选大学,选专业,一定不要站只在当下,以及大学本身去思考,而要站在人生的“中局”去判断。也就是到了“三十而立”的时候,自己的人生到底要靠什么东西去立住,或者更简单说,就是“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有人说这段话是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我自诩为是通读过四大名著的,虽然最喜欢的西游记读的最多,水浒读的比较少,也只是小时候背诵天罡星,地煞星的时候,潦草的翻过几遍,但的确也不记得哪个章节有过类似的话。写这篇文章之前专门搜了搜,也没有搜到,再搜施耐庵也没有搜到。大概率这句话是假托古人的话,而不是真实施耐庵说过的。这句话的出处,能搜到的大概最早见于2015年,等到2020年前后,可能是出于工作难找,机会建设,社会层级固化,上升通道堵塞担忧的原因,开始火爆于网络,被广泛引用。虽然这句话大概率不是什么古话,但是这句话背后所隐含的意味则是值得我们去琢磨的。被大家解读比较多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行业选择:没资源的去创业,有资源的去从政。母弱父强,这里是古文里常用的互文手法,其实都是指父母二人,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就是想要出人头地,要选择合适的道路。相对比于创业,从政(冷知识,考公务员不等于从政)在宦海沉浮,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源,以及更深的认知智慧,没有强大的认知和资源支撑,很容易就会在博弈中落败,或者慢慢泯然众人矣。同时如果自己父母资源很多,孩子不去从政,这其实就无法延续原有的资源,父辈曾经获取的资源很快就无法保护,失去依靠,资源就会被消失。然后是区域选择……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7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