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从人工智能时代的“剩余价值”,看“理论创新”的迫切性!


2023年11月21日  浏览(3077)人
0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2021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不知道为什么,“剥削”“剩余价值”这个词,最近经常会在求职类的新闻中看到。
有问到大学生为什么毕业就考公,不去企业的时候,有人的回答就是:
公务员虽然工资低,最起码算在体制内。就算被剥削,往好听了说那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奔波,你服务的是国家,你的剩余价值被国家所利用,而不是被那些企业家剥削,看着他们用你的劳动成果买车买房。所以,于大义会选择考编,于己身也会选择考编。
剥削,剩余价值……这些词儿在“996是福报”这句话被“批倒批臭,再踏上一万只脚”之后,似乎成为了了90后,00后年轻人的常用语。
当然关于这两个词,大部分中国青年人并不陌生。因为在今天,新人教版高二政治课程中,也是会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选修的。
虽然当年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可能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但是走上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指导人生选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用“理论指导斗争”了。
但是,这种理解真的对么?用这两个词简单的解释政府,企业,员工的关系真的准确么?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从人工智能时代的“剩余价值”,看“理论创新”的迫切性
先追本溯源的看看“剥削”和“剩余价值”的由来:
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所雇佣的每一工人都在做两种劳动。他的工作时间一部分用来偿还资本家所预付给他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为必要劳动。但在此之后,他必须继续工作,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在相关的教案中,还搭配了一个“测试题”,如下图,讲的是1936年中国一个工厂的案例:
图片
简单计算得知:

工人劳动时间 12小时/天 

工人工资=0.4元/天

工人创造的价值=生产产品的价值12磅*2-生产成本21.6元=2.4元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创造的价值-工人工资=2.0元

最后得出结论:资本家就是靠无常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实际上,“剩余价值”理论从一开始就被诟病的挺多的,因为难以全面反映各生产要素的作用。
为此,当时还打了个补丁“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但是,是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单纯的劳动的作用则不断下降。
但是,按剩余价值理论,除工人劳动以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能创造新价值,利润、地租、利息等都是剥削。而且这还是没有考虑到“投资风险”“机会成本”等因素的前提下。
不过,“理论”是否在百年后依然能指导“发展”这个并不确定,“理论”在引导社会群众感受方面,的确是起作用

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里面提到:

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这里面把技术进步也就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也看作了“剩余价值”。所以,只要是企业赚钱,企业就是在“剥削”。
就是在这样的观点下,在今天的舆论场上“大大小小的资本家,包括外企,民企,他们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进而剥削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观点大行其道,虽然这种话在一般的场合很多人不直接说,但骨子里是按照这样一个逻辑认识问题的。
至于民营经济阵营里那些个体户、那些小业主,人们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也把他们都归于这样一个因私有制而会形成剥削的阵营中。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在中国的舆论场:任何企业家,赚钱越多,就是剥削越多,就是不道德的,是天然有原罪的。
所以也难怪现在“考公”成了热门,因为除了实际上的稳定性考虑,还多了一层“政治正确”的光环。
更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企业家,企业做的很大,还要催着自己孩子去考公务员,吃上“官家饭”因为不放心
实际上,虽然“剩余价值”的“剥削论”有很多不能完全自洽的地方,在过往很久的过程中,大家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因为,不管怎么样,一个企业想要做大,总还是需要员工的。而且一个企业越大,往往需要的“人”就越多。“剥削论”是符合人的本能认知的。
图片
但是,问题来了。“人工智能”时代马上就轰隆隆来了。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
一个人,自己利用人工智能,完成了另外一个企业可能过去雇佣1000人才完成的工作。(就算那个企业“剥削”了这1000人吧)
今天这个会用人工智能的“人”,抢走了那个企业的市场,这1000个人,失业了。
问:这个“一个人”,他“剥削”了谁?他占有了谁的“剩余价值”?
如果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就无法让我们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更无法营造出来一个,“人人创造财富”“人人创造价值”的局面。
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于大义会选择考编,于己身也会选择考考编。
而这,是我们想要的未来中国么?
1687年,牛顿提出来力学三定律,其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00年来,事物确实在按照这样的定律运动,比如我们不会从地板上掉下去,是因为地板也在推着我们,为什么划桨可以推动船前进,是因为水也在推动船桨。
三定率在低速宏观的世界是正确的,但是到了高速微观的世界里却不适用。在高速微观的世界里,二十世纪建立起的量子力学及相对论更加具有普适性。
“剩余价值”和“剥削论”是在工业化早期提出的,而今天我们早已跨过了工业化,信息化,到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起点,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理论创新”为迎接“新的生产力”爆发,做好准备。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14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福建和台湾一体,才能利益最大化!
下一篇:中美博弈的“敌后战场”!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