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跟朋友们一直都在探讨俞敏洪、孙旭东和董宇辉的事儿,由于可以对照的历史事件太多了,我们键政圈也借此迎来了一波小狂欢。随着事情尘埃落定,CEO孙旭东被干掉,董宇辉回归,今晚一个群里有朋友调侃,俞敏洪这个老皇帝算是把打压董宇辉的锅,甩给“太监”了。这个说法给了我一些灵感,跳开事件本身,从皇权与太监之间的关系来聊一聊。如果我们放弃将皇权“神化”,从商业的角度剖析,皇权的内核并不复杂,中国古代农耕时代的帝王,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或者说是CEO,全国的大地主阶级都是这个王朝的股东。地主股东们对于皇权最大的诉求,就是投资政策的确定性,所以历朝历代都常常出现一个局面,群臣火急火燎的请立太子,因为一旦太子确立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就消失了,地主股东们既不必搞沉默成本巨大的“分散投资”,也不用担心压错继承人导致的倾家荡产。他们会迅速倾注资源,通过联姻等方式建立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是说,农业时代,皇室的血脉传承的方式,为大地主阶级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与营商环境。同样,这些作为股东的大地主阶级,自然也不会是孤家寡人,为了给于他们下属提供稳定的预期,也会同样会选择血脉的传承自身的力量,让这些中小地主阶级主动投资,建立两者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这个角度,就会理解古代一些夷三族的刑罚。并不是古代人嗜杀,而是古代的权力就是建立在这种血脉和联姻传承之上的。类似于红楼梦中,史家、王家、薛家,都是贾府的小股东,他们的权利和财富都是来源于贾家,也都会通过联姻的方式跟贾家进行紧密的捆绑。如果皇帝要对贾府诛三族,那么换个说法……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1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