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篇题为《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令举国舆论震动,在文章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两国孩子的巨大差距。日本的孩子能像特种部队一样,背着几十公斤重的背包徒步数十公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赛亚人。而中国的孩子只能走几公里,就娇喘地要喝水,要坐车。90年代时,两国的差距已经大到让人绝望,日本是妥妥的科技强国,而我们只会生产点衬衫,下一代的差距看起来更悬殊,怎么办呀,没希望了。舆论震动之余,作者孙云晓也凭此一举成名。30年过去了,中日两国的国力早已逆转,日本不再是什么科技强国,日本能造的,我们基本都能造,日本不能造的,我们大部分也能造,连最后的堡垒--汽车,都开始被动摇。虽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高中政治课本也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就像新能源车比燃油车优越,这一点是没什么疑问的,开了新能源的,没几个再想回到燃油车里。但无奈燃油车的存量大,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才兴起,买的多是年轻群体,年轻群体没有话语权,话语权在老家伙们手中,老家伙们又大部分有思想钢印。新能源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只有燃油车,于是他们认定燃油更好,日本又是燃油车强国,所以《夏令营的较量》在他们的脑海里是真的,哪怕过去了三十年,依旧深信不疑。普通人信也就算了,庙堂里的人信,那就真是害人,而偏偏有……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0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