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页岛,旧称苦叶、苦兀或黑龙屿,俄译名“萨哈林岛”,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北部,黑龙江入海口的东南,东为鄂霍次克海,西通过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的北海道相邻,世界上最早知道库页岛的是中国人,它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因为历史原因,现在它是俄罗斯最大岛屿。但是在中国地图上,“萨哈林岛”一直标注为“库页岛”。基督、犹太、伊斯兰教文明是“现世文明”;印度教文明则是“来世文明”;中国,是“传世文明”。在耶和华/雅卫信仰体系里面,生命的终结在于“本世”,活着——死后的灵魂就是你的一切,大家都待在某个地方等着最终审判而已,因此它是现世的;印度教、佛教以及其它派生信仰,则把生命看作某种轮回中的一个环节,活着——死后投胎,并且有可能会有某种飞升,因此它是来世的;中国传统信仰则与此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对于生命本身这个一切宗教和一切信仰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中华文明的解释完全不同——生命是可以延续的,以血脉、文脉两种形式。血脉的延续是形而下的、现实的,也就是父传子、子传孙这种普通人可以实现的方式。文脉的延续则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是“道”与“法”的传承,文化与信念的传承。只要祭祀还在,血脉延续就没有中断;只要信念还在,文脉延续就一直存在。那么对于单独的个人,如果你有延续文脉的能力,则弟子、学生不断绝,你的生命就还在延续;没有延续文明的能力,则子孙、后代不断绝,你的生命就依旧存在。因此,耶和华/雅卫信仰体系也好,印度教/佛教信仰体系也罢,是承认死亡与寂灭的,只是给了不同的解释。中华文明是不承认死亡本身的,肉体的死亡不可避免,但“生命”本身是永续的,通过个人努力是可以避免死亡的。当然,这种信仰体系中,走向宗教,就成了道教,追求本世的长寿永生乃至于羽化飞升。而在世俗中,走向现实,则成了祖先崇拜和学术传承。事实上,道教在宗教中的弱势,根本在于现实的解决方法太强了,不需要搞什么宗教仪轨和教俗宣扬,民间也好精英也罢总有自己可靠的解决办法,在面对存在与毁灭、生存与死亡这种终极问题的时候,世俗力量也足以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非得要去求助宗教的力量了。理所当然的,一切外来宗教到了中国也得服从这一套,民间自动就会调整,当子孙的延续与信念的传承足以安慰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的时候,宗教的安抚是软弱的。于是你看到的是,一切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领袖,想灭佛就灭佛,想灭道就灭道,几乎遇不上什么有效的抵抗;然而想要毁灭祖先崇拜和封建大家庭,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依赖生产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0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