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最近和研究美国的同事聊,说美国近来对于我们的认知和研究水平,有不断下行的趋势。
这其实是特朗普当政开的一个坏头。由于特朗普唯我独尊,不服从就打倒,导致不持对华强硬立场的官员被排斥和边缘化,一律靠边站。
特朗普又将美国本土的中国学研究立成靶子,贴上渗透的标签,导致风声鹤唳,资源投入越来越少。
到了拜登时期,这种现象虽有所缓解,但知华派和友华派在已经定型的政治气氛下不敢发声,怕被清算,导致美国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客观信息偏少,决策缺乏理性。
还有一个原因很重要,那就是美国政府的门阀化。
出身上层或有家学背景的官员占据了所有重要位置,中下层出身的官员只能听从“主流”,客观科学的看法无法到达决策中枢。
2023年2月,运载危险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脱轨,有毒化学物质泄露。美国政府与媒体集体噤声,而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的记者兰伯特,以“非法侵入和扰乱秩序”的罪名现场被捕。
现场拘捕照片
美国叙利亚问题专家兰迪斯在推特上发布揭露西方有关涉疆谎言的推文。没过两天,这篇推文被删除,兰迪斯本人被约谈,许多学术交往活动被取消。
其实不只是涉华政策,美国涉及到俄罗斯、中东等方面的俄研究水平都在下降,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决策权被沙利文、布林肯等少数人垄断,缺少论辩和调整。
比如俄乌战争后期,美国国务院的研究报告认为,只要对俄实施了经济金融的“闪电战”,俄被拖垮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如今俄经济底盘仍然雄厚,反倒是美国对乌军援后继乏力。
还有沙利文曾经信誓旦旦的声称,在拜登治下,中东实现了二十年来少有的和平。结果巴以冲突以前所未有的烈度爆发,将美国重新卷入旋涡。
一系列错误的决策,让美国的信誉和威慑力大受损害,也让美国的外交议程面临巨大压力。
正确决策背后,是科学严谨的论证和分析。
目前美国本土的中国学研究者数量少、作用小,而美国政府根据不全面的情报分析,容易做出冲动的决策。
所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窗口,尽量多的释放善意,不要让中美关系因为美方缺少对华的客观认知,而导致改善关系的努力落空,是外交团队正在紧锣密鼓所做的事情。
而从根本上,这也是因为美决策层意识到,过去的误判已经严重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导致不得不去改变。
所以对拜登来说,要形成新的符合美国利益关系的“友华”集团,是10月大选前要重点关照的一个赛道。
但门阀岂是如此简单就能突破的了的。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如今的美国还有这番手腕和余裕吗?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