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有一大批作家、学者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过深刻、严厉的批判,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数鲁迅和柏杨。鲁迅用小说,批判了那一代愚昧、麻木的中国人,充分表达了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作家柏杨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再次谈及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这一次,他提出了一个更为辛辣的说法——“丑陋的中国人”。2)在“明叔杂谈”读者群里,有朋友通过短视频看到一些人撒泼打滚就脱口而出,“丑陋的中国人”。这一说法立即引起了其他群友的“反击”。我的基本立场是,讨论具体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尤其是不能把个体情况一般化,把个人的好坏上升到整个民族的好坏。3)这就涉及到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鲁迅、柏杨那几代人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激烈批判。我的看法是,鲁迅、柏杨没有错,他们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对他们所看到的中国人国民性缺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是,我们同时一定也要弄清楚,这种批判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种批判到今天还适不适用?如果把鲁迅对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断章取义、生搬硬套,直接用到对今天中国人的批判上,这就犯了食古不化、刻舟求剑的错误。4)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不断沉沦,最后到了……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1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