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要聊的是齐桓公,以及《古文观止》里与齐桓公相关的两篇文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和《齐桓下拜受胙》。齐国始祖是姜太公吕尚。做为辅佐周武王灭商的最大功臣,周朝刚开国的时候,姜太公便被封为齐侯,定都营丘。周朝初期分封诸侯,并不是把已经占领的土地封出去,而是把想占领却没占领的土地,做为一张空头支票,封给功臣和宗室。如果能把土地打下来,这片土地就是你的封国,如果打不下来,周王便要重新册封诸侯,直到把土地打下来为止。在这样的背景下,姜太公受封之后,前往齐国的路上稍微迟缓一些,就有人说:“您走的这么慢,就不怕夜长梦多么?”姜太公一惊,立即连夜赶路,等到了封国才发现,东夷的莱国正准备攻占营丘,经过一番血战,姜太公才进入营丘,初步兑现了周武王的空头支票。“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随后,姜太公再接再厉,颁布了治理齐国的三条纲领——1、尊重地方习俗,和地方势力深度捆绑。2、鼓励工商,搞活市场经济。3、发展渔业和盐业,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齐国的经济增量。这三条法令非常适合齐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齐国便成为政通人和的国家,留在镐京辅政的周公旦都叹息道:“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将来齐国要凌驾于鲁国之上了。到了周成王时期,周朝爆发“管蔡之乱”,为了安定东部边疆,周公旦代表周朝赐予姜太公一项特权——东至大海、西抵黄河、南至穆陵、北达无棣之间的大片土地,都是齐国的势力范围,齐国国君可以代表周朝讨伐叛乱。“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齐国的经济繁荣,又有周朝赐予的征伐特权,相当于……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