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是5月4日,既是中国青年节,也是北大的校庆。最近一段时间,我个人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兼地理,慢慢扩展到了哲学领域。有几点浅显的感受:——哲学并不一定非要显得高深莫测,更不一定非要写得艰深晦涩,尤其是哲学中有关人生观的部分,应该成为人人都看得懂、都能理解的关于生活的学问;——由于哲学这个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西方的哲学体系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用西方哲学的概念来谈,中国传统哲学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相对偏弱,但是,在人生观上却非常发达,传统儒家思想绝大部分都在讲我们怎么做一个“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古代社会中的中国人,至少是为古代社会中的士人阶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2)我们一般理解,“五四运动”是爱国的,是反封建、反传统的。但是,参与“五四运动”的学生、知识分子,乃至其他一些人,从某个角度来说,在精神内核上,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士”的精神,至少在“爱国”、在“以天下为己任”等方面,其实是一致的。这就是精神力量的强悍之处。你可能并不知道你受到了它的影响,甚至你以为你是在反对它的影响,但是,它依然实实在在地在影响着你。3)“五四运动”延续了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在近代史上希望救亡图存的历史发展主轴,也延续了中华传统文明,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向现代转化的主轴。从这一点来说,“五四运动”虽然将近代以来中国的衰落、沉沦都归结到中华传统文化上,但是,它的隐含目标,依然是要拯救中华文化、延续中华文明、拯救中华民族。因此……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