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大国家最大的危机不是外敌入侵,而是内部党争。其实历朝历代的衰亡,都有这样的特点。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中原沦丧,东海王司马越的幕府成员,在江南建立东晋,仍然不能消除党争的影响,无法全力北伐。北宋的“靖康之变”以后,康王赵构和流亡群臣建立南宋,但南人和北人之争,极大消耗了南宋的国力,以至于岳飞北伐遭到相当一部分南人的反对。到了明朝末年,党争更加酷烈,结果就是,南京成立的南明,明明拥有数十万大军和最富庶的经济基础,却仅仅坚持了一年,便集体倒向满清。正是平定江南太容易,满清打通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联系,实力越发膨胀,多尔衮才飘飘然,颁布了剃发令、圈地、屠城等暴力政策。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明朝的党争。明朝的党争,基本是围绕两股势力进行的——其中一个是东林党,另外一个是阉党。东林党的起源,和万历皇帝有关系。自从清算了张居正,万历皇帝就开始消极怠工,常年窝在后宫不理朝政,很多朝廷大臣工作二三十年,都见不到万历皇帝的面,导致明朝的很多事情,都积压在宫里无法处理。既然万历皇帝不理朝政,那么最高权力便要离他而去,逐渐转移到地方。大致来说,地主士绅因无人管束,得到地方自治权,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得到辽东军权,顾宪成在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团结了大量的江南文人,他们褒贬人事、议论朝政,获得舆论监督权。努尔哈赤的辽东军权,逐渐发育成满清。顾宪成等人的舆论监督权,则培育出东林党。东林党拥有了舆论监督权,便自我标榜为正人君子,把其他人都贬斥为龌龊小人,并希望主导明朝人事、执掌天下大权。而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