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策期刊《AmericanAffairs(美国事务)》上近期刊登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ChinaisWinning.NowWhat?》(中国正在获胜。接下来呢?)。作者NathanSimington以中美大国竞争为背景,对美国的中国的经济产业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作者认为美国在中美竞争中居于下风,并正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因为美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系统性地将核心产业能力外包海外,已经丧失了本土工业潜能。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华尔街/资本市场驱动下对股东回报的过度追求,使得企业将轻资产及劳动力外包作为当然选择。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最大化投资人回报,但却背离了美国长期的安全与发展利益。究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则是自由主义、市场主义意识形态。此外,美国朝野内外、社会上下对此问题都缺乏共识,拿不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和产业规划解决当前的问题。另一方面,受益于行之有效的且极具预见性的产业政策,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及技术发展成就,而中国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全部资源投入到制造业与硬科技,致力于通过壮大制造业基础以及在尖端技术领域掌握核心竞争力,改变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作者具体举了电动车产业的例子,并尝试说明为什么中国政府倚重硬科技而非软件/互联网。作者认为中国最大的短板是劳动人口教育水平有限及老龄化问题,而中国政府致力于发展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产业也是为了克服这一短板。作者认为美国政府(无论哪个政党)都应充分研究、学习和效仿中国的产业政策,设法对美国“再工业化”,将核心制造业产业带回美国。中美竞争至此,美国必须从国家的长期发展利益作出考虑。朝野上下也应当尽快形成共识。此外,针对金融资本/市场的干扰,作者也主张加强对美国国内企业、资本、金融的监管、约束及引导。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日本经济崛起……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