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事引起了全国网友的热烈讨论,一则是王某逆行殴打他人案,一则是儿童骑行被碾压案。这两起案件之所以能引起全国热议,是因为太典型、太贴近我们生活了。短短十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奢侈消费品,走进了千家万户。本世纪初,我们每家每户还是二八大杠。那时候做梦也不敢想象二十年后家家户户都有车。2000年时,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有13台。2010年提高到了50多辆;2023年底,千人汽车保有量竟然达到了238辆,而且还在迅速提高,今年年底有望提升至260辆。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增加有多迅猛呢?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1405万辆。这意味着每小时就有一万Car进入千家万户,而且是崭新的Car。说起车,我是正宗老司机了(字面意思,不要瞎联想),2009年就提了人生第一辆车——五菱荣光。从此以后一言不合就开车,而且速度还不慢。有了车,活动范围就大了。2012年我跟北京来的同学吹牛说,20分钟我可以出现在合肥任何一个地方。现在我依然也可以吹牛20分钟,只不过是呆在高架桥上20分钟原地不动。车多了,老司机多了,道路上的各种矛盾也多了。磕磕碰碰肯定是在所难免,各种意外也总是不期而至,各种各样的陌生人我们也都会遇见。咋看待青岛王某逆行殴打他人案呢?我的态度很明确,坚决支持那位女士。你退伍军人怎么了,退伍军人就可以在人家客厅开车,还不让着人家?这位女士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也就是普天之下皆我妈,错了,普天之下皆我家,我才是天下的主人。既然是自己家,那当然想干啥就干啥,想干谁就干谁,想插谁就插谁(插队的插),不让逆行打你一顿算轻的。无理搅三分那也是家务事。既然是家务事,那换包公也断不清。其实有这种认知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我最忧心的。越来越多的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得像在家里一样随意,像在家里一样毫无规则意识,像在家里一样觉得大家都得让着他。为什么这样呢?我认为是我们的法治导向出现了问题,把理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处理的案件,当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家务事来处理,把息事宁人、早点结案当作目标,而不是公平正义。什么叫息事宁人呢?就是没人哭闹就行……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52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