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是教员学业精进的一年。那年4月,他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详细阐述了国人武风不振的原因以及体育锻炼的意义,并以清初学者颜元、李塨的“文而兼武”思想为依据,号召国人遵循“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努力锻炼身体。6月,他给萧子升的读书笔记作序,其中写道:“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用这种儒家理学的方法论,勉励好友努力上进。8月,他给黎锦熙写信,更是讨论了“大本大源”的问题。教员认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变法图强,都是从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等方面着手,但这些都是皮毛,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要想彻底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必须改造中国的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便是宇宙的真理,改造中国的大本大源。如果能改造中国的哲学思想,然后用宣传、教育、鼓动等方式种在国人的心里,那么就能左右四万万国人的行为,进而调动四万万国人的力量。四万万国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何其澎湃,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富国强兵,只是水到渠成的事罢了。教员的原话是:“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他给黎锦熙的信中,还提出“人人皆为圣贤”的主张,希望四万万国人共同努力,一起塑造“太平世”的大同境界。因为经过新哲学思想的熏陶,国人的精神境界必然提高一大截,那么王阳明提出的“人人成圣”理论,就有实现的可能。一旦国人的精神境界整体达到圣贤的程度,便必然具备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夫妻举案齐眉等个人道德,也必然拥有平时遵纪守法、战时共同御侮的公共觉悟。如此家国一体,便是太平世,便是大同境界……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2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