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新疆之行,是带着二女儿一起去的。应该是学校二年级语文课的要求,这个国庆节要求背诵“少年中国说”。因为是自驾,一路上就听到她和另一个同龄的女孩,吱吱呀呀背了一路。听的次数太多,到后面一直开车的自己都背下来了。嗯,大概背的是这两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戊戍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国外,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第35册上的一篇文章。那这个“少年中国说”写的如何呢?要求背诵的这两段,估计很多小伙伴或许都学过又或者听到过。这两段因为运用了大量的排比,音律和谐,适于朗诵。显得气势恢宏。但是细细琢磨,这中间的“逻辑性”真的那么强么?这些红日,潜龙,乳虎,鹰隼的比喻听起来美好且理所应到,但是其背后的“道理”真的那么通畅么?……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