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处热门旅游目的地发生袭击事件,造成至少28人死亡,2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印度认为巴基斯坦为“跨境恐怖主义”提供便利,立即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如:暂停执行“印度河水协定”,关闭唯一的陆地口岸,取消巴基斯坦公民签证等。巴方否认跟恐袭相关,总理谢夏巴兹·谢里夫提议对这一事件展开国际调查,同时作为对印方举动的回应,宣布取消对印度公民的签证,暂停所有对印贸易,禁止印度飞机通过其领空等。伊斯兰堡政府还警告道,如果印度试图阻断或改道两国之间的水流,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已准备好应对印度的侵略”。克什米尔地区向来是南亚的“定时炸弹”,有媒体人将此次袭击与万斯访问印度给联系起来,这多多少少有些杯弓蛇影。实际上,据印度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印巴克什米尔边界共发生了69820次大大小小的交火事件,造成14000名平民、5000名印度武装人员和22000名巴基斯坦武装人员伤亡。在最近一次2019年的印巴武装冲突中,载有印度警察的车辆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超过46人死亡,随后双方大打出手,一度有十几架印军飞机越过边境发动对巴基斯坦的空袭。2019年8月,印度向该地区增派数万名士兵和准军事部队,宣布废除印度宪法第370条,即剥夺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之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被持续封锁了一年多,互联网和电话服务间歇性中断,数千人遭到拘留。2020年,克什米尔印巴控制线附近的暴力冲突达到顶峰,共发生4000多起跨境枪击事件,直到2021年2月达成停火后紧张局势才有所缓解。可以想象,假如此次新德里和伊斯兰堡处理不好,很可能重复2019至2020年间的剧本,进一步坐实“克什米尔年度冲突”的讲法。很多朋友要问,恐怖袭击的真相究竟如何,是印度在理还是巴基斯坦在理呢?其实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不是“对错”二字能够分清楚的,以克什米尔问题为例,它就是笔糊涂账。众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间的矛盾源于1947年英属印度分治,当时英国人分别建立了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并为查谟和克什米尔提供了选择加入哪个国家的机会。克什米尔君主最初寻求独立,后因建国希望落空,遂倾向于加入印度——之所以选择加入印度,是因为克什米尔的上层王公贵族大都属印度教徒。可当地广大下层平民百姓多为穆斯林,他们希望加入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经过一番激烈博弈,克什米尔君主又表示推迟做出加入印巴的决定。正当犹豫不决之际,一支亲巴基斯坦的武装攻入了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君主仓皇逃往印度,而印度也借此机会大举出兵,战争由此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打了一年多,之后两国沿停火线瓜分了克什米尔——印度分得3/5,巴基斯坦分得2/5。前面提到过,克什米尔的宗教与民意基础是亲巴基斯坦的,所以在停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该地区都存在小规模反印度武装活动。站在印方角度,这些人是叛乱分子、恐怖武装,但换到巴基斯坦一方,多多少少对他们抱有同情感,整体上持一种默许态度,认为民心可用。克什米尔君主哈里·辛格为印度教徒,晚年定居于孟买。冷战期间,印度是苏联的盟友,巴基斯坦则属于美国盟友。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时,印度凭借苏联的强大支持重创了巴基斯坦,成功让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然而随着苏联国力下滑乃至最终解体,印度成为冷战的“半个战败国”,在1990年代颇为孤立。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虽然印度积极支持美国反恐、美印关系大幅改善,但作为盟友兼阿富汗邻国的巴基斯坦跟美国绑定更深——巴军方事实上加入了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为北约提供到阿富汗的补给路线。据统计,小布什政府曾向巴基斯坦提供124亿美元援助,奥巴马政府的援助更是超过210亿美元,期间美巴还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面对这种局面,同一时期印度只能靠向俄罗斯取暖,在对华、对巴问题上十分谨慎。然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近十年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新德里认为“时机已到”,在克什米尔、中印边境问题上变得咄咄逼人,经常一点就爆。1、综合国力迅速上升,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远超巴基斯坦,GDP总量目前是巴基斯坦的10倍,腰包渐鼓后新德里开始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肆扫货,购买了不少美制、法制、俄制先进武器。2、随着阿富汗战事告一段落,美国与巴基斯坦的蜜月期宣告结束,特朗普政府结束了对巴国的所有援助,并对巴基斯坦跟中国的关系耿耿于怀。3、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中美欧俄四股主要力量的对抗态势升级,印度作为四强之外的“第五股力量”,外交空间异常宽松,成为各方积极拉拢的对象。很强,在世界军力排行榜中,国际媒体与研究机构一般将其排到第四的位置。军队建设这件事情是妥妥的奢侈品,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国防都处于白给的状态。如果一个国家能组建起一支坦克部队,便可轻松击败50%的竞争对手;如果能组建一支空军,那更是不得了。以菲律宾为例,菲空军现役主力为12架韩国制FA-50战机(采购的“鹰狮”战机尚未到货),刚刚过去的2025年3月掉了一架,目前还剩11架。FA-50战机是韩国T-50“金鹰”教练机的改型,没错,就是个教练机。菲律宾可是人口过亿的大国,勉勉强强也就整了这么一支空军,从中不难理解为什么越南被称为“东南亚军事强国”了。与这些国家相比,印度是拥有145万常备军力的庞然大物,而且全部是志愿役。俄乌战争爆发前,印度的军费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全球排名第三;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军费飙涨,印度降到第四名。老军迷朋友们会有印象,单纯在武器装备层面,2010年前后印军相对我军在好多领域甚至各擅胜场,那个年代的军事论坛上,印度的苏30-MKI常常被大家拿出来作为参照物比来比去。截至目前,印度空军拥有270架挑大梁的苏-30MKI、36架新采购的法国阵风战机、60架幻影-2000、数十架老式米格-29以及自产的“光辉”战斗机,预警机、运输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更是一应俱全。相较于财大气粗的印度,巴基斯坦将新采购的20架歼-10C作为高配,将75架F-16和160架枭龙(JF-17)作为挑大梁的主力。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方面还限制巴基斯坦空军F-16的用途,要求其仅能用于“反恐”,不得参与印巴克什米尔冲突。如果说陆军和空军巴基斯坦勉强能跟印度对得上,那海军的差距则是致命的。印度长期将海上封锁巴基斯坦作为翻脸时的“王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印度海军曾成功突袭巴基斯坦海军总部所在的卡拉奇港,同时全面封锁了当时的东巴基斯坦吉大港,切断东西巴基斯坦海上通道。与常年向海军投巨资的印度相比,巴基斯坦因财力有限,只维持着一支规模很小的海上力量。印度双航母编队——“维克兰特”号国产航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超日王”号航母。之前分析过,霸权国家通常的做法是推动盟友首先走向战场,充当削弱崛起大国的“战略耗材”,自己则利用“离岸平衡手”的地缘优势隔岸观火。对于美国来说,它心心念念的“战略耗材”其实就是印度,过去几年华盛顿不断尝试煽动印度的大国野心,支持新德里对外挑衅。话说二战期间美军往日本本土进攻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岛一个岛的去攻占,而是跳过了很多岛,只挑关键目标,比如台湾就没有遭受战火摧残,美军越过台岛直取冲绳。同样,对于和印度之间的恩怨纠纷,中国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战术。大国崛起不是打怪升级,不需要一关一关地过,印度这一“环”完全可以跳过去,留中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