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民国大师”的含金量有多高?


2025年05月06日 
原创: 申鹏
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
已获授权转载

有人问——民国时候,那些“大师”们接受的高等教育含金量如何?

实话实说,90%的“民国大师”知识量、科学素养不如今天我们的一个中学生,因为那个时代举国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识几个字的,就是一方“名流”了。

今天能写论文,懂点古文,懂点英语,会做解析几何、受力分析的,到了民国当个大学教授毫无压力……因为在基础科学素养、工业常识方面,你真的可以碾压那帮浪得虚名的“大师”。

因为那个时代写小说的、唱戏的、吹牛的、喝茶摆谱的、研究佛学的、水论文的、挖坑不填的、创造新名词的、嫖娼出轨的、搞女学生的、被军阀黑社会包养的……都是大师。

民国时候绝大多数出去留学的,文凭也很水,很多“大师”拿着家里的钱跑到国外,并没有真正去读书,而是在一些垃圾“预科学校”混日子,有的读了一年,有的一年都没读完……天天就是和狐朋狗友一起花天酒地,连外语都没学会,最后花钱买个“克莱登大学”的毕业证,回国之后,就堂而皇之成为“学术泰斗”,被大学邀请去当教授,被军阀们奉为座上宾,自诩“开宗立派”的大学者了。

1936年大专学校在校生只有41922人,毕业生更是只有9154人;四亿人的民国,大学毕业生只有不到一万人,其中绝大多数还都是学文史哲的文科生,工程师少得可怜。基础教育更是一塌糊涂,全国只有10%的人不是文盲(注意,当时只要会写自己名字就不算文盲)。

民国时期出现的“著名大师”,大多数都是清朝培养出来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清朝当时花钱让他们去外国留学的,其中理工科的确实出了几个人才 ,但剩下90%都是搞文科的,水平嘛,一言难尽,你要是真的好好读过他们的“学术著作”,就知道他们绝大多数的东西,放在现在本科生论文都过不了。

1927年到1948年,民国共培养了18.5万大学生,1949年肯尼亚在校学生占人口比例是6.1%,1949年中国在校学生占人口比例是4.8%……民国的几十年教育水平,还不如非洲的肯尼亚。

有人会举凤毛麟角的几位理工科人才来反驳我……可惜啊,他们其实是“清朝”培养出来的,在民国的时候,他们根本算不上“大师”,也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在新中国,他们才能发光发热。

如果民国的教育真的好,为什么民国的钢铁、电力不如印度?为什么民国没有发展出任何自己的工业?

真正大规模、独立自主的炼钢、发电、化工、医药、基础建设,包括核武器、火箭、导弹、汽车、军舰、飞机、轮船的制造……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的。

今天,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世界最多的工程师人口,都是新中国自己一步一步独立自主干出来的。

有人讲学术腐败……民国根本不存在学术腐败,那些教授、学阀们也不需要太多复杂、弯弯绕的手段去发论文、镀金、发明新制度,因为那个时候,一个没有学历的混子都能在大学当教授,一个狗屁不通的半桶水都能在美国混36个博士学位,回来还能装大师,徒子徒孙孝子贤孙遍天下。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5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赖清德大肆搜捕国民党!
下一篇:好莱坞被吓懵了!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