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建国76周年,该重温《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了!


2025年10月01日 
来源: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

作者: 刘梦龙


今天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先祝大家国庆节日快乐。年年国庆,今年应该说比较特别一些。从年初六代机,印巴五七空战,九三大阅以及紧随其后的一系列武力展示之后,人们普遍承认,国家已经正式迈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但随之相伴的,又有一些社会变化难免使人焦虑。就比如最近被广泛讨论的K签,就带来了很大的舆论争议。所以这个国庆,其实是在两种氛围中展开的,一种使人鼓舞,一种是使人有些焦灼的。


这种情绪怎么说呢,有一种家业越大,家里的争论也越多,反而不像过去,门户微小时,大家埋头创业,同心同德的感觉。我们应该承认,如今,国家富强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同样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与之同时,人们对社会治理提出了远比过去更高的要求,并日益不满在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


这种情形并不矛盾。我是这样认为的,恰恰是人民群众有了值得珍惜的好生活,所以才比过去更关心国家大事,更关心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已经出了很大问题,而我们过去几十年又始终把西方社会标榜为先进的情况下。怎么办,怎么走,会不会重蹈覆辙,是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问题。毕竟,从阶层分化,身份对立等方面来看,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和西方社会类似的治理难题,并不是独善其身,截然不同的,没有特殊的免疫力。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当代国人普遍追求都是希望国家更好,普遍期待党和政府把国家领导得更好,普遍对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表现出了比过去更强烈的认同与自信。


这种主人翁精神,对党和国家的信赖,恰恰是多年来国家教育培养的,是几代人艰苦奋斗、辛劳建设的宝贵成果。人民是过上了好的生活,吃饱穿暖才有余地追求更多的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又正因为享受了好的生活,人民才爱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更好。这种发自人民内心的热爱与信任,是最为难得的,是从中国革命开始,新中国几十年建设所积累的最宝贵财富。它比任何高科技都要宝贵和可靠,是守护家国、成就伟业的根本。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承认,世殊时异,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正直面一个完全不同于父辈的社会。这是一个以变革和危机为主题的全新时代。我们过去几十年,一方面饱受西方欺压,所以当大家看到九三大阅时,很多人有一种扬眉吐气,心胆开张的感觉。但在另一方面,西方所构建的全球贸易体系,近半个世纪的天下太平,主要大国之间波澜不兴,以和为贵,也使我们享受了类似罗马式和平的一段黄金时代。


而这一切,随着西方霸权的陨落,正在快速终结。当代人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寰宇乱象,而我们的社会和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何况,与草创期和上升期的我们不同,当代青年人更能感受到,我们过去为发展与追赶不惜一切,确实遗留了很多社会问题。


就像这些年,中国的产业升级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像新能源这样的领域,已经可以说是山高我为峰了。但另一方面,对人,这种极为珍贵,且难以再生资源的使用,依旧还是非常粗放的。很多产业一边存在人才供应不足的压力,一边又务求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榨取人力。


我们过去觉得这没什么,后发国家追赶先进,可不就是这样,我们也只有利用人力资源的充裕了。但如今,我们的国家,其实已经在发达之列了,我们的社会结构也明显向发达国家转型了。过去那样粗放的人力使用策略,已经是现在的年轻人所难以接受,也不利于长久发展的了。


当代社会在进步的同时,充满了变革的诉求。我们要承认,变革的诉求是建立在进步之上的。国家的富强,使我们很好培养了当代的年轻人,使他们经历了非常完善,乃至严酷的教育,成长为非常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理应得到更好的待遇,拥有更多的尊重。


这就是社会的进步之源,与其埋怨年轻人不肯吃苦,不够努力,不如承认,他们应该拥有更好的生活。社会也应该依靠他们,实现更大的社会进步。


我们的社会治理,应该说广泛被认为是成功的,但如今也饱受争议。而这种争议,它是基于什么,它恰恰是基于国家几十年来开化民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国民的综合素质。这就导致社会治理再也不能简单的是上令下达,更不能停留在高台教化的状态。这种情形,恰恰是当代社会最不讨喜,最容易引发问题的。


我们就以正饱受争议的K签为例。这个举措有这么大的争议,我们不说它是否有什么长远的谋算和苦心,它至少没有对中国社会的一些底层思维做出适应,没能充分顾及国人可能的忧虑,是不清不明,没做好解释说明的。



我们要知道,中国社会起码从宋以后,长期处于一个人口稠密,资源紧张的状态,已有千年。中国社会确实有好客的传统,对引进人才这种传统意义上的“高人”也能接受。所以,中国人普遍被认为是对外国人友好,客气,但这是建立在外国人是客的基础上。一旦越过客这个度,中国人认为有外人抢饭碗的危险,就不是这样一个态度了。


中国社会长期资源紧张,又饱受外部侵扰,不可避免形成对外国人的警惕。明清时期,东南的土客战争,使富有军事经验的西方观察者都震撼不已,乃至直接催生了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这是国人上千年生活形成的思维底层,必然是要顾及的,一切与之有关的事情都要慎重。


有些思想,是中国人就有,它是难以消除的,不是一个政令,一种意志就能消灭的。它最多只是隐藏起来,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一定会出现,这属于历史所塑造的民族性的一部分。


而回顾一下,我们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开以来的很多政策,其实颇有一种脱亚入欧之感。过去,我国的教育水平相对有限,干部和群众的认知差异大,国内外的发展差距也大。这种我为你着想,你听话的政令下达方式尚可维持,也确实存在移风易俗,追赶先进的需求。


但当代社会,还能如此吗?且不论,这种洋追赶本来在新中国历史上,水土不服的就不少。中国社会一直有相对保守的一面,只是这一面在近代以来,被追赶的压力所过度压抑了,现在甚至还没恢复到历史正常的水平。


人民群众担心自己的饭碗,关心自己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在这方面有类似的先例,容易破口子。而我国在行政上,也确实有不顾实际,盲目效法西方的诸多前例,由此引发群众的担心,这是有道理的。


如果是为了群众好,对政策有信心,或者说,只要是利国利民,能挺直腰杆,说出道理的政策方针,都是应该和老百姓说清楚的。我国的群众还是信任国家和政府的,一贯是讲道理的。


相对而言,你担心群众不够理解,干脆不声不响地做,免得事情难办,当然只会引出更多质疑。我们的很多地方工作,不长期这么干吗?某个事情,容易引发争议,怕群众闹腾起来,干脆就把公示贴在政府办公室,走个过场,不就是一种长久以来的官僚做法吗?


说到底,就是我们近代以来,一直强调开民智,建国以来一直讲人民民主。现在中国国民的素质是空前之高了,实际上是社会治理体系要做出兼容性的变化,要允许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政策,进行更有效的监督参与。也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更重视自己的国家,更积极地建设和保卫它。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接受这种参与是带有广泛分歧的。这其实是很多人难以接受,和过去很不一样,但今后要适应的。今年是毛主席的名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一百周年。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设,是一个不同主张,认知的社会阶级共同团结,求同存异的结果。


过去,我们处于救亡图存,奋力追赶之中,所以统一意见很重要,也相对容易。但今后,我国国家的力量已经如此强大,已经摆脱了存亡之危。大家共同创下了这么大的家业,又面临这么多问题,不同社会阶级,对资源的分配必然有不同的先后主张。


社会中的强力阶级认为给自己更多资源能增强效率,加快发展,社会中的弱势阶级认为给自己更多资源才能有利公平,长治久安。社会中产要体面的工作和更多社会服务,普通劳动者要更多社会基础保障。


这些都要一定的正当性,也都存在谁先谁后,谁多谁少的问题。不可避免,当代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今后要不断向政府表达自身诉求,彼此争论一番,求国家给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说法。每遇一事,每得一利,每逢一害,每每有一隐忧,这样的事情就会出现一次。这是折腾,但现代社会就要承受这样的折腾,才能良性释放社会压力,获取社会普遍认同。


图片.png


直白地说,过去我们国家的力量小,家底薄、外部威胁又很大。我们必然要集中力量干大事,所以有一个声音,一个意志就够了。但现在我们的国家,力量强,家底厚,外部威胁已经难以撼动我们了。我们就难免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并都力求得到满足。而我们的社会治理却习惯了过去那种,上令下行,上面只管做决定,下面只管服从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还在以管理体制的方式管理社会,这当然带来了很多问题。


个人的事情再大,都是小事,集体的事情再小,都是大事。这在过去是人人都认可的。而在如今,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如果真是个人的大事,那么他没必要为集体的小事就无条件让步。他如果让步了,他就应该得到补偿。


过去,我们特别讲奉献,但这也无奈,不讲奉献,国家又能怎么办,大家都斤斤计较,结果大家说不定都要完蛋。但现在,我们要承认,国家富裕了,为集体,为国家做事,就是要有好的回报,这样人人都心悦诚服。反而,如果好人就该受苦受穷,国家巨匠,要是出无车,食无鱼,住无华屋,那才是使人心寒。


中国革命所许诺给人民的,是建立一个新中国。什么是新中国,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国家强大,人民幸福。中国人不会像帝国主义者一样牺牲别人来换取自己的幸福,但中国人绝对是最有决心维护自己的奋斗成果的。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国家已经强大了,那么人民幸福就变得更重要了。不然建设一个强大国家是为了什么?


在这个国庆里,我们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好。这是过去,我们共同努力,如今已经实现了一部分的。今后,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去积极争取实现更伟大的目标。



愿人民共和国,始终走在先辈所开拓的伟大道路上,愿我们能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无愧先辈,并为后辈留下属于我们的成就。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历史抉择,再次放在国家面前!
下一篇:用数据说话:我国本土的科研人才数量世界第一!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