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倘若高中双休都落实不了,就别提什么反内卷了!


2025年11月03日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01


最近,有一个事情讨论的声量很奇怪,“忽大忽小”。


一会儿讨论的人很多,大家辩论的很激烈。一会儿好像没有了声音,一下子就没有人提了,一会儿好像又开始发酵。


怎么说呢,就是一阵一阵的……


这个事情就是“高中双休”


这个事情讨论的起点,是一份“文件”。


所有支持双休的意见的依据,都是据说2024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行周末双休制度。


而且内容还似乎很“人性化”,考虑到不同年级的特性:

高一、高二每周六日完整休息,高三调整为单休,周六可自愿返校自习,但严禁讲授新课或组织考试。非寄宿制学校取消晚自习,寄宿制学校晚自习不超过2.5小时……


是不是看起来很真实?


不过我搜遍了全网,特别到教育部网站搜了搜并没有搜到这份文件。


但是很神奇的是,我看到部分官媒在谈论双休问题的时候,也都引用了这个文件。


所以这份文件是否真的存在,其实有点“薛定谔文件”的意味。


02


那我们抛开文件的真实性,具体讨论一下,高中是否应该双休这个问题。


其实在这场辩论中,主要参与方是三方,家长,学校和学生。

而三方的利益是不统一的。


家长大多数是反对的。


说出口的理由可能是复杂的,比如担心双休压缩了高三复习时间,更多学生会报名补习班,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还可能加剧教育内卷。


又比如同时忧虑孩子自制力不足,在家容易懈怠,进一步拉大孩子的成绩差距。


学生大多数是支持的。


学生们普遍对双休表示欢迎,认为这带来了必要的“喘息空间”,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些不堪重负的学生甚至采取了“雇佣网络‘枪手’举报学校”或“跨省市互助举报”等特殊方式维护自己的休息权。


而学校的态度有些复杂


因为从从成本上来讲,周末补课这件事情肯定是加大了学校的投入成本的。风险则是如果自己不补课,别的学校补课,那么自己学校的升学率肯定会出问题。


所以面对舆情的压力与升学率考核的双重压力,一些学校采取了变通策略。以“自愿托管”、“教师答疑”为名行集体补课之实;或系统性培训学生应对检查的话术。


03


但是,其实关于高中双休,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参与者,许多人忽略了。


那就是我们的社会。


当家长、学校和学生还在“补课”与“休息”的拉锯战中精疲力尽时,社会这个庞大的机体,正默默承受着这场无限内卷所带来的系统性内伤与资源浩劫。


因为高中的无限制内乱,本质上是一场全社会的“负和游戏”。


无数优质的教师精力、校舍能源、行政资源,被投入到这场周末和夜晚的“军备竞赛”中,产出的却不是创新与活力,而是整个青少年群体普遍的身心耗竭与创造力枯竭。


当一代代最富朝气的年轻人,在题海战术中被磨平了棱角、损耗了对世界的好奇,我们未来社会的创新引擎,动力从何而来?


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内卷起到了任何正向的作用了么?


家长们倾尽家庭积蓄投入教培,学校透支公共资源拼命“加时”,这一切巨大的投入,仅仅是为了在升学排位上比别人“领先一个身位”。


从宏观视角看,这并未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只是徒然抬高了竞争的“门槛”。


就高中的那点知识,说实话,那些去年就已经被淘汰的AI,就已经可以拿下高考满分了。


而在技术加速迭代的今天,我们不断的用极端内卷和无数年轻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去追求那一点点分数上的进步,既起不到什么筛选作用,对于全社会也是巨大“内耗”。


这些本可以用于消费、投资,科研或家庭幸福的时间,经济,情绪等宝贵资源,就这样被锁死在一个负和的游戏里,无声无息地蒸发了……


04


所以,虽然我的确没有查到《关于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意见》的原文。


甚至有可能这个文件是某种意义上被杜撰的。是他也的确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的需求跟公众的关注。


今年,以来反内卷这两个字被提及的非常多。然而,我在想,倘若连让高中生周末休息都如此艰难,我们又在谈论怎样的“反内卷”呢?


当一些专家在呼吁探索什么“四天工作制”,当舆论在热议“躺平”与“松弛感”时。


我们社会最年轻的、最富活力的群体,却依然被困在一场没有尽头的“加时赛”里。


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反差么?一个连学生“双休”都无法保障的社会,其所高喊的“反内卷”,多少显得有些苍白和奢侈。


高中教育,犹如整个社会心态的“压舱石”。


倘若这里依然奉行“时间堆砌成绩”的原始逻辑,依然默认“牺牲一切换取分数”的合理性,那么由此塑造出的价值观,将会像潮水一般,在未来漫溢到职场、家庭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今天我们认为“高三拼一年天经地义”,明天我们就会自然地接受“996是为你好福报”。


这种对无限度投入的路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社会惯性。


因此,“高中双休”更像是一块试金石。


它测试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究竟有没有勇气打破那个“别人在学,我的孩子就不能停”的囚徒困境;


它检验的,是我们是否真的愿意相信,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幸福感,远比那一两分的“保险分”更为重要。


倘若我们连这块试金石都不敢触碰,连这最基本的一步都迈不出去,连破除这种“完全可控内卷”的制度构建能力和决心都没有……


那么,所有关于“反内卷”的宏大叙事,恐怕都只是飘在空中的漂亮口号,终将坠回那片名为“现实”的、坚硬而疲惫的土地上。


作为一名在河南经历过高三的学生,我并不希望,任何一名学生再经历一次我当年所经历的历程。


有些时候,苦难只是苦难而已,不管我们赋予了这些苦难多少崇高的意味,我们都应该清楚,这些苦难的原本是可以不经历的。


最后祝愿,所有的高中生都能够享受周末,祝福你们。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股市操盘丨今天如期反弹,能持续多久?在这里防再次遇阻!
下一篇:藏在中国历史里的人吃人真相!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