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方交大教授赵坚一篇《谨防高铁灰犀牛》,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引发了关于高铁建设的大讨论。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这篇文章,我想,大概只有下面这个表情能够代表我的心情了。首先,追本溯源,高铁的本质,是大规模的基建。其次,在这十年大基建中,高铁资产是最优质的。最近一个世纪,大行其道的凯恩斯主义,其最著名的就是“挖坑理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出钱请工人挖坑,然后再填上,由此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譬如如今导致特朗普政府创造了美国最长关门时间的美墨边境墙,本质也是一种拉动经济的基建,作为开发商出身的特朗普,很明白这种传统基建对于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作用。而如果对比最近十年,中国几乎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做……过去十年,中国大规模高铁上马的背后,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高铁也是作为“四万亿”项目之一展开的。在过去十年中,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和10年欧盟的欧债危机,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基建,不仅大幅缓和了自反恐战争结束之后,开始激化的中美关系,也将施罗德下台后,倒退的中欧关系重新拉回正轨。而且,在当时外贸作为中国经济唯一“马车”的大背景之下,大规模的基建不仅对冲了全球危机导致出口断崖下滑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还对中国经济自身从依赖外需转向内需,以及应对美国的战略转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大量的盟友。因此,以高铁为代表,08年启动大规模基建的背后,从来都不是单纯经济方面的考虑,而是国家外交安全和经济体制转型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为投资数万亿跨越十余载的高铁,由岂能凭一个研究交通的教授根据他胡编乱造的数据,去算一个经济账?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3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