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史上最聪明的人,也是一根韭菜!


2019年03月19日  浏览(8448)人
0
原创: 豆腐乳儿



牛顿也不过是颗韭菜



假如你被割了韭菜,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就连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牛顿都被割过韭菜,我们都没有他聪明,这点损失都算什么呢?

 

而且一般人被割了韭菜,除非闹得太大也不会被人记住。牛顿当年被割了韭菜,事情马上就要过去三百年了依然被人记着,经常有像我这样的无良自媒体拿出来编排,让他老人家一直都不清净。



牛顿卷入的是300年前的“南海泡沫”,当时一家叫南海公司的英国公司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和暴跌,引起的剧烈泡沫吹起和破裂,使整个英国都陷入疯狂和绝望。

 

牛顿在1720年初投资南海公司大约3500英镑,并在当年4月底卖出他所持有的南海公司的股票, 此时他获利3500英镑,等于几个月他的本金翻了一番。

 

他本以为自己是成功逃顶,却没想到南海公司的股票在他卖出后又经历了暴涨,搞得他心里又痒了起来,于是在夏天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又重新买入了南海公司的股票。而且上次他还比较谨慎,本金也就3500英镑,这次可就没这么谨慎了,他一口气买了一大堆的股票。


 

然后泡沫就破裂了,他最终损失了2万英镑。这可是300年前的两万英镑,放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今天的约300万英镑(合3000万人民币,所以牛顿真的是个有钱人)。还好没有加杠杆,不然牛顿可能就没有机会在晚年皈依上帝了。

 

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 但不能计算人们的疯狂"。在他把血本都亏进去之后,他禁止任何人在他面前说“南海”这个词。

 

但是如果你因此嘲笑牛顿,觉得像他这么聪明的人都被割韭菜了,那可就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了。

 

事实上南海泡沫是相当复杂的,整个英国都被割了韭菜这种事情,是有很多原因导致的,牛顿栽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理解——就是他名头太响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点,以至于今天我们都还在讲他的故事。

 

具体来说,南海公司的成立本来就是英国政府别有用心,随后南海公司又编织了一个大骗局,最后才是全民狂热。如果只把南海泡沫的锅扣在心存侥幸的广大股民头上,实在是太简单,也太偏颇了。




政府别有用心



18世纪初,英国深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政府债台高筑。战争结束时,帝国拖欠的国债高达5300万英镑,政府每年仅偿付的债务利息就要占到税收收入的30%-50%。

 

要知道那个时代亚当·斯密还没出生,欧洲各国普遍在对外贸易上奉行重商主义原则,即贸易顺差越多越好。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大公司垄断着对殖民地的贸易,也没什么自由贸易之类的原则。

 

于是,1711年英国财政大臣想到了一个解决过载问题的“好办法”:既然政府手里有贸易垄断权,那么何不拿部分垄断权换点钱花?

 

在具体操作上,就是以葡萄酒、醋、烟草、东印度公司的货物、丝织品、鲸须及其它商品的关税来担保,政府担保一部分国债在一定时期内利率为6%,诱使有钱人投资,并把这部分国债转化成一家公司的股票,授予这家公司从事南美洲贸易的垄断权,外人不能插手英国与南美洲的贸易。由于从事的是南美洲一带的远洋贸易,这家公司就被叫做“南海公司”。

 

这等于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了“债转股”。

 

有钱人也不傻,如果和南美洲做生意无利可图,那么他们是不会投资南海公司,从而变相为英国政府接盘的。

 

那怎么办?自然是讲个好故事,引诱别人上钩啦。

 

南海公司宣传小册子就提到:“贵金属矿在智利和秘鲁海岸是如此的丰富。”还有一则传言到处流传,即西班牙同意把智利和秘鲁的四个港口转让给英国,英国可以在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贸易,换取波托西和墨西哥的贵金属。

 

这话半真半假,假的居多。真的部分是欧洲人的确是下了大力气抠走了南美的每一磅贵金属,假的是南美的贵金属储量没有那么多,而且西班牙人根本就不可能开放贸易。

 

下议院里也有明白人,议员罗伯特·沃尔波尔就说:“实际上这个计划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西班牙)君主过于专横而不允许英格兰人从事南海的自由贸易。



事实也正是如此,西班牙只给了英国向殖民地输送黑奴的优先权,而且每年只能输送一次。所以1714-1718年内,南海公司只从这项黑奴贸易中赚取了10万英镑。

 

然而当初和西班牙签订条约时候的财政大臣可不是这么说的,他隐瞒了事实真相,反倒用了夸大其词的说法,称西班牙同意增加货船数量,增开了所有海岸的港口。做戏做全套,他还专门公布了一份开放给英国的港口名单。

 

故事随便讲,南海公司的初心可不能忘——还得帮英国政府解决债务问题呢。南海公司积极地参与到政府债务转换过程中去。1720年初,南海公司提出了一个大型换股计划,承担三千多万英镑的国债,转换成南海公司股票。政府在1727年前按5%的利率向其支付利息,如果提前还款可以优惠到4%。

 

所以虽然基本面不好,但是政策倾斜是给足了面子的,而且还有财政大臣的牛皮背书,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最终南海公司的这项计划胜利了,国债转化成了南海公司的股票,而富有的民众则相信南海公司会发大财,于是购进南海公司股票。南海公司股票从1720年1月每股130英镑左右,涨至4月底牛顿空仓时候的每股400英镑。

 

这个时候只有少数人还清醒。

 

还是那位沃尔波尔,在议会试图阻止南海公司的计划时说:“南海公司的计划将会导致股票投机的危险操作,并且将国家的精英人物从贸易和工业部门吸引到股票投机中去。它将会施展出危险的诱惑力,通过使人们为了想象之中的虚幻财富而丧失自己的劳动所得,从而诱使那些容易受愚弄的家伙走向毁灭的深渊。这个计划的基础就是一场规模空前巨大的灾难,一场罪恶。通过激发广大民众的热情,进而使这种狂热持续下去,并且向人们承诺利用那永远也不可能满足需要的资金来派发股利,从而人为地抬高股票的价值。

 

然而议员们没有听他的。他们收受了南海公司的贿赂,闷声发大财的同时愉快地通过了南海公司的计划。




南海公司骗局



南海公司搞出这么一个远超出其真实能力的接受国债方案,也说明其管理层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么胆大的管理层自然有很多骚操作。如果你仔细看他们的套路,你会发现和今天的某些骗局十分相似。

 

套路1:拉后台

 

南海公司在政界有很多关系。他们贿赂官员,把股票以优惠价格卖给有话语权的人,还很贴心地不在账簿中记录这些权贵的名字,以便保密。廉价股票甚至都卖到了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的德意志情人那里(乔治一世在登上英国王位前是汉诺威选帝侯)。

 

比起某些国内的野鸡骗局,声称自己上面有人,是秘密扶持计划那种,南海公司可是实打实的上面有人,虽然具体是谁还是无可奉告。

 

套路2:画大饼

 

这个前文也有描述,南海公司把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贸易吹上了天,但实际上基本没怎么开展。

 

南海公司在吹嘘自己的美好前途的时候,也没忘记自我包装一番,伦敦的办公大楼租上,豪华的装修搞上,怎么高大上怎么来。这就像如今的某些野鸡公司喜欢租用市中心CBD的高档写字楼做办公室一个道理。

 

基本面不好,画大饼来凑,你绝对见过。



套路3:送杠杆

 

南海公司从事有利可图的贸易这一消息引来了大批想要投资的人,但很多人没有足够的钱买已经高涨的南海公司股票,又该怎么办?南海公司便让他们上杠杆,给他们提供贷款购买自家股票。

 

这就叫我自己炒自己,也很常见。

 

套路4:压流量

 

对于已经买进股票的人,南海公司则想方设法阻止他们卖出股票。南海公司从不即时发放股权票据,这样投资者就无法短期内就把股票抛出。市面上的南海公司股票越来越少,自然也就越来越抢手了。

 

创造稀有名声,骗投资客自发宣传,也是老操作。

 

套路5:故意回购抬股价

 

当南海公司股票下跌的时候,高管们就派代理人大量回购南海公司股票,把股价再抬上去,想让民众信以为真,觉得南海公司股票永远涨——其实也远非如此,不少民众还是有信心等南海公司股票价格更高的时候卖给别人。

 

就这样,肩负着为国接盘重任的南海公司,成功地在英国上层编织了一张关系网,大量权贵持有南海公司的股票,自然不希望它倒掉;同时还想尽办法忽悠,成功地激发了民众一夜暴富的幻想,只不过民众的贪欲被激发出来之后,南海公司也控制不住了。




全民狂热结局



南海公司开启了全民投资狂潮,而这一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后南海公司是控制不住的,原因很简单:南海公司能靠讲故事吹泡沫,别的商家也可以,照猫画虎做不了全套,学个一二成也是可行的。

 

于是大量民间股份公司产生了,它们也开始讲起浮夸的故事,目的并不是想长远发展而只是想割一茬韭菜。

 

它们讲的故事往往五花八门,只是看上去可行(有的看上去也不靠谱),比如“改良弗林特郡的土地”、“买卖房地产并且提供抵押贷款”、“整修伦敦街道”、“在大不列颠的任何地方的葬礼提供服务设施”、“保障航海人员的工资”、“帮助勤奋刻苦的人,给其贷款”、“从英国北部和美洲进口沥青和海军后勤装备”、“保障儿童财产和增加其福利”、“从弗吉尼亚进口胡桃树”、“向伦敦提供牛肉制品”、“雇用熟练技工为商人和其他人装饰钟表”、“为收容和养育私生子而建造福利设施的公司”、“在爱尔兰开设帆布和包装布制造厂”甚至“从事一项能够获取巨大利益的事业”。

 

最后这个已经不要脸到连底裤都不穿了,却还是拦不住股民的热情。

 

很多踏空南海公司的民众纷纷买入这些民间股份公司的股票,他们甚至不去了解这些项目是否可行,只是听项目发起者一通忽悠,以为能赚大钱,就掏钱认购股份。有的项目发起者甚至在忽悠民众购入股票后就卷钱跑路,离开了英国。

 

这个时候的英国,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都对股票狂热无比。正如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描述的那样:

 

“政客和爱国者,为股票投机四处奔忙心慌慌

贵妇与男仆,为股票受苦受累下场全一样

法官当上了经纪人;主教吆喝快下注,哄得全城人上了当

公爵们施展手腕穷忙活,只为赚取半克朗

金钱的魔力迷惑了不列颠,这一切呀,多么肮脏”



就连蒲柏歌颂过的牛顿,也在1720年夏天重新入场,加大赌注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

 

说来你可能不信,最后刺破泡沫的泡沫法案还是南海公司发起的,或者说至少是为了南海公司的利益而设立的,“旨在阻止未经特许成立的公司使用正规市场”,也就是提高割韭菜的门槛,消灭掉这些随便讲个故事就开始割韭菜的民间股份公司,确保韭菜都由南海公司这样有背景的大股份公司来割。

 

颁布了泡沫法案,这些乱七八糟的民间股份公司就被取缔了,也让南海公司的股票继续上涨——毕竟也没有别家股票好买了。



泡沫破裂



可是当民间股份公司都被取缔掉,民众只能买南海公司股票的时候,等于最后一茬韭菜也要被割没了。

 

1720年秋天即将来临时, 南海公司股价已经涨到1000英镑左右,下跌开始了。

 

尽管南海公司的高管们用尽手段,比如让代理人买进南海公司的股票,维持南海公司股票上涨,南海公司股价从低点的640英镑回归到750英镑。但民众已经对南海公司产生了怀疑。

 

南海公司高管们割了最后一茬韭菜——他们在高位把股票套现。他们以为这么做能够瞒住其他人,但天下怎么会有不透风的墙呢?他们高位套现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时间南海公司股票暴跌,9月份跌到了175英镑。

 

这一下等于全民都被割了韭菜,全国范围内甚至出现了动乱,逼得原本在老家汉诺威休假的乔治一世赶紧赶回英国收拾局面。

 

这个时候,此前坚持反对南海公司的沃尔波尔成了收拾残局众望所归的人选。在他的主持下,英格兰银行和东印度公司接手南海公司的股票,免除南海公司的债务,缩减南海公司规模。自此之后南海公司业务萎缩,直到1750年利润仅限于其拥有的英国国债利息,并在1854年解散。南海公司的高管们也接受了法律的严惩——尽管在此之前并没有先例可寻。

 

南海泡沫的破裂,还间接促成了英国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演化。

 

在“光荣革命”后,虽然议会赢得了很大权力,但英国还没有发展成像今天这样完全的君主立宪制,国王仍然具有相当权力。

 

乔治一世本来是个德意志人,五十多岁才登上英国王位,英语说不利索。他和群臣讨论朝政,听不懂英语,就心烦意乱,索性不参加内阁会议。



而等到南海泡沫破裂引发危机后,沃尔波尔挺身而出收拾残局,赢得了巨大的威望。乔治一世以及他的继任者乔治二世都对沃尔波尔很是信任,于是1721-1742年沃尔波尔便任首席财政大臣兼财务大臣二十余年,成为了事实上的英国第一任首相(首相兼任第一财政大臣的惯例延续至今,沃尔波尔也是英国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在沃尔波尔的治下,首相权力不断扩大,并开始领导内阁。在他受到下议院反对之后,他在1742年辞职,首相在失去下议院支持后辞职也成为了惯例。

 

由此可见,英国人在政治上并不算很激进,能摸索出渐进式的政治改进。但是在面对一夜暴富的诱惑时,英国人也会变得相当疯狂,彻底忘记理性。泡沫破裂后,英国也害怕了,在其后一个多世纪都禁止设立股份公司,可以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投资还是要谨慎,不要跟风投资。要做好功课,判断好盈利情况,理性投资。股市风险很大,如果功课没做好,就不要听说牛市来了就进入,这会损害你的钱包的。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830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特朗普为什么要提高关税,难道进口商品价格低还不好?
下一篇:金钱开道!美国权贵亲手动摇国本,历史的丧钟正在鸣响!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