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领导人出访西欧三国,会见多位欧洲政要,并达成诸多合作共识,在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此举颇显意味深长。本文作者认为,争取欧洲、获取法国,是中国当前的一步战略要棋,是对一意孤行的特朗普的一种防范性措施。而且中国的行动也表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走向全面和成熟。作者也指出,现阶段,似乎中国与西方之间、特别是与美国之间的冲突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从更长远的目光来看,西方内部的两大力量板块之间的冲突,将会成为明天世界最主要的矛盾。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此文见刊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结束其对欧洲三国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的国事访问。这是进入2019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的首次出访。 其含义耐人寻味:一方面,目前由极右翼执政的意大利和法国正在发生西方内部盟国之间最大的外交分歧,法国甚至一度召回了自己的大使;双方正处于二战以来关系最紧张的局面;中国国家元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敏感的时期同时访问两国,难免令人产生一些联想…… 另一方面,意法两国在对中国外交策略方面也呈现了相当大的不同:意大利已经明确加入“一带一路”计划,双方签署了相关合作备忘录。此举政治含义显然远远超过经济含义。用德国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研究员LucreziaPoggetti的话来说,意大利的加入给予“一带一路”计划以“巨大的合法性”“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 而法国则明显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尽管马克龙一再表示“关注和重视”一带一路,但却始终没有迈出具体的一步。但法国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在气候问题、维护多边主义等方面加强合作。马克龙总统也在接待中国来宾的礼仪上做出了一些超常的安排,以强调中法之间相对其他欧洲国家更为“特殊”的关系。显然,中法之间的接近有一位“局外人”始终存在着:退出气候峰会并推行单边主义“美国优先”的白宫主人特朗普…… 更重要的是,欧洲目前正在重新定位对中国的全盘战略,试图在其内部统一认识,即中国到底是一个“战略对手”还是“合作伙伴”。从欧盟委员会最近刚刚发布的《欧盟—中国:策略性展望》(EU-China—AStrategicOutlook)文件来看,似乎将中国视为某种“战略性对手”(strategicrival)的倾向已经相当明确。对此,中国似乎已经向欧盟提出质疑。 正是为了回答中国的质疑,法国总统马克龙决定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专程到巴黎与中国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2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