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合起来称之为格局。在哲学上来说,格指人格;局指气度、胸怀。所以,“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在儒释道三家中,儒家、佛家是最主张担当的。《论语》中说:“当仁不让于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到了孟子,直接喊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豪言壮语,尽显大丈夫之浩然正气。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则言: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佛陀用格斗比喻修道,一个人决心修道,就像穿上铠甲,与敌人浴血战斗一样,或者半路被吓回来,或者格斗被杀,或者得胜而还。佛陀认为,修道人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这是一种个人修道、破灭众魔的气概担当。到了大乘佛法,强调普度众生,地藏王菩萨大悲大慈,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愿,要度尽众人。历史上的英雄或者大人物,无不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9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