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我们探讨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到底在哪里?》。我们仍处在迈向现代化的“未完成状态”,仍在发展之中(developing),这种“向现代化而变”的力量就是中国最强大、最持久的韧性。过去一周我去了三个城市出差,和朋友们继续讨论中国的韧性与潜力。通过讨论有了一些新认识。中国要实现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创造新动能、新机制、新活力(这是上篇文章的重点),更要努力减少旧的资源配置方式造成的浪费。只有资源配置更合理、更高效,我们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反对浪费不是新命题。2013年党政机关就发布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例。对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特别是公款吃喝、违规配车、公款旅游、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大搞节庆论坛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规范。本文主要不是从厉行节约的角度,而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谈反浪费。中国经济底盘已经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难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既要创造增量,更要优化存量。通过调整存量范畴内的资源配置,能焕发很多活力。如果将整个中国经济看成一个超级大公司,则在过去几十年的高增长阶段,公司的ROE(净资产回报率)是比较高的,就算资源配置有些不合理,浪费多一些,也能够消化。但今天,高杠杆(这是ROE高的原因之一)难以为继,粗放增长走入穷途,越来越强调效率、精益,此时也就越来越浪费不起了。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增长……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