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百家时评文章>社评观点
周末我在文章《美国大通胀》里说过,只要原油价格下跌,预期下跌,那么就是一波美股回血,我A回调了。上周五大A强拉拉得有点莫名其妙,原本应该是指数票下杀,留空间给个股的,谁知道最后一刻还是强拉了指数,资金在博今天LPR会降,结果利率维持不动。如果今天他们成功了,那就是指数一波狂拉,资金出逃,搏失败了,大盘拉不动,但北向资金跑的贼溜快。我在月初的时候写过一篇《大宗商品的牛市见顶了》,当时不以为然的人很多。大家扪心自问,你不用懂很多经济学的大道理,就看看身边,就该知道需求下滑是真实存在的。好歹我们这几年抗疫还算成功,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吃了很多竞争对手份额,此外,中国早早的做了很多准备,CPI涨幅还属于可控。别以为世界都过得好,好赖都是比出来的。欧洲需求下滑的数据就更难看了,你可以吹越南崛起,但看看越南外债余额,再看看美联储这一波加息,就知道,靠打鸡血蹦跶的越南一定会成为这次美联储货币战的牺牲品。我说过很多次,这回美元暴力加息跟通胀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美元丧失了国际领导地位,美国试图发动一场金融战来搞乱世界,烂泥坑里,美元称王。所以只要美国通胀暂时稳住了,那就说明美元还没那么拉胯,美国还是地球一哥,那么各路资金就会疯狂的外逃到美国,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资金大到一定程度,更在乎的是安全,而不是收益率。今天我A的盘面就很明显,北上大幅出逃。我A当然不会被北上资金左右,但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现在这个位置就已经走的有点猛了,再这么奔下去,就有点疯牛的意思了。如今这种金融格局之下……
2022-06-202533
2022年6月19日晚,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技术上的事情大家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抖机灵的也都抖过了,这个新闻引起的反响远远没有003航母来得大,但是其实意义也非常的重大,我主要说一说核战略博弈的事情。中段反导拦截也可以称为“巡航段拦截”,是在弹道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关机之后、再入大气层之前实施的拦截。这是一条传统弹道导弹的弹道,整体来看就是一条近似的抛物线,其中在关机点之前、再入之后是具有机动能力的,可以一定范围内改变弹道躲避拦截;关机点和再入点之间的中段(巡航段)是不具有机动能力的,就是一条抛物线。一般认为所谓的“助推段拦截”仅能对小国、弱国的弹道导弹造成威胁,比如著名的“萨德”系统,对付朝鲜有一定的可能性,对付中国嘛,主要是起个侦察监视的作用,想拦截就是痴人说梦了。这种拦截方式必须要前推抵近敌国发射阵地,要么就干脆部署到轨道上,否则等你的拦截弹飞到目标区,人家早飞走了。再入段拦截又称为“末端拦截”,一个是风险大,一个是效果差,但是技术相对简单很多,预警时间也长一些,可以用更多拦截弹去撞运气。这种拦截方式如果拦截失败就没有第二次机会,即使拦截成功,也有很大可能性只是让核弹变成了脏弹。不过整个飞行段有十到几十分钟的预警时间,对弹道探测来说要“友好”很多,又是在己方国土部署拦截弹,可以同时发射更多枚拦截弹从而提高命中概率。人类最早的所谓“反导”系统,就是末端拦截,比如前苏联的……
2022-06-203163
2022年6月19日晚,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也就是说,CNMD,又成功了。为什么说又?因为已经成功6次了,对于中国来说,这种“落后”的、“成熟”的技术,就是得反复锤炼、反复打磨。没办法,咱们太强了,以至于武器没有实践的机会,只能以练代赛了;因为对手的导弹实力不行,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就只能自己拦截自己了。有人问,你那CNMD导弹防御系统,又号称什么都能拦下来,那么你能不能拦自己呢?这我哪知道?反正之前的试验中,我们已经拦截过能够末端机动的弹头,能不能拦自己不重要,能拦美帝就行,美帝的连个破高超音速导弹都没有……试验来试验去,还是个没有荷载的实物PPT。又有人问,你那高超音速导弹,号称什么都拦不住,那么你能不能自己突自己呢?那我哪知道?能不能突自己不重要,能突美帝就行,美帝的反导技术至今不靠谱,失败率很高,几乎每年都要失败几次,去年自己技术不行,还赖俄罗斯间谍船干扰……他们的技术也不先进,至于美军的“二合一”拦截弹都还在PPT上。战略弹道导弹,和反导系统,属于“矛”和“盾”的关系,原本大国之间的核平衡,建立在“核反击”下的“威慑”中,但是一旦有了成熟的反导系统,就会打破这个平衡,所以上个世纪美苏之间约定“限制反弹道导弹发展”......直到200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美苏于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率先打破了平衡。至于我们……
2022-06-205314
叙利亚,如今地球上最苦难的国家,它的首都大马士革曾经是地球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马士革必与之齐名。”这是一句谚语,描述的是很久以前的大马士革,但不是今天。今天的叙利亚,总人口才2240万人,但寄人篱下的难民数量已经达到600万,整个国家都快被打成了废墟。2020年12月1日,在叙利亚的难民营地里,一群孩子在追逐运输垃圾的车辆,然后在新运来的垃圾里翻找食物。据统计,在叙利亚600万的难民里,至少150万难民是儿童。为何叙利亚人活得如此悲惨,还要从2010年说起。2010年12月,阿拉伯之春爆发,在整个阿拉伯地区爆发了所谓的茉莉花革命,连锁波及了很多阿拉伯国家。起因,是突尼斯的一起城市小贩自焚事件,欧美势力插手后,在向往欧美的公知带领下,迅速演变成了大规模暴力反政府冲突,进而掀翻了现任政府。2011年1月16日,茉莉花革命蔓延到叙利亚,反对派们到处找理由。2011年3月,一名学生在街头涂鸦反政府内容被逮捕,引发了公知们的大规模抗议,进而演变成了武装冲突。而欧美势力,趁机给反政府力量提供大量的资金和武器弹药,鼓励他们掀翻现任政府。然后,就引发了全面内战。很小的事情,就可以成为撬动一个国家覆灭的支点。很多人纠结于香港暴乱的起因。但阿拉伯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起因根本不重要,只要美国想在后面搞事,你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事,随便选个社会矛盾都可以当支点。除非你举国上下一点矛盾都没有,但这是不可能的,圣人治国都做不到。阿拉伯之春迅速掀翻了很多中东国家,但叙利亚政府却异乎寻常的顽强。最开始的时候,欧美国家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叙利亚自由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后勤补给,直接在土耳其、约旦等国设立了自由军的训练营地。训练完毕的反政府战士,携带大量的军事物资,源源不断的的进入了叙利亚。反政府力量坚定的认为,只要掀翻了现任政府,叙利亚人民就会更加的富强。双方围绕各大城市展开了鏖战。但和后面的大战相比,一开始的战斗只是……
2022-06-202978
本篇从舆情角度来讲这唐山打人事件。这件事在当日就是一个朋友圈刷屏事件,一度抢占了巨大的舆论关注。这类舆情事件有什么特征,该如何看待?8.一般过个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在朋友圈刷屏的爆点事件;事件的爆点,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1)偶然性在于:事件的发生和曝光本身可能就带有偶然性、意外性;2)必然性在于:a)可能是某类系统性事件的一部分,“浮出水面”而已(“冰山的一角”);b)通常被认为折射、反映了一些社会存在的深层次、系统性问题及/或矛盾;c)是帮助释放和表达人们观点、情绪、态度、立场的载体及/或出口9.除非有非常重大的转折或发展、延续(如“铁链女”事件,持续时间相对长一些),否则爆点事件获得的持续关注不会太长,通常是一两天、几天的时间,然后会被新的事件盖过。10.朋友圈刷屏时,大多的参与者只是在表达观点、态度、情绪、立场,认为自己需要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哪怕只是纯粹表达情绪和传播信息——这些都是参与的方式;参与本身既有意义,表达了,也就算“参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一定会持续跟踪事件。所以,事件在舆情里消退也是必然的。11.极少一部分人会在公众关注消退后,持续关注这个事件。这些人里面,往往也有几类,一类是特定议题的关注者,例如“唐山”、“铁链女”事件的关注群体里都有女性主义者及一般的关注妇女权利者;第二种其实就是体制的批评者,他们认为这类事情背后不仅仅有陋俗、有恶现象,而且还反映了体制存在问题。他们不认为中国当代体制其实是帮助社会进步,解决了许多历史悠久、完全固化的陋俗,相反,却是陋俗本身的原因。他们也希望借助这类事情表达对体制的不满情绪与批评。其中要注意的是……
2022-06-202332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性的大事件似乎相对比较少;各种本土社会事件比较多,占据了大部分的舆论关注。所以打算就一些社会事情随便聊聊。纯粹是“随谈”、“杂谈”,个人感受而已。先说一下唐山事件。先看看事件本身,然后再看看舆情问题。首先,说说我对事件本身的一些看法。主要是围绕打人事件本身。这个事件,在光天化日之下打人,而且是群殴,属于偶然事件,还是常见事件?我比较倾向于认为它属于偶然事件——不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目睹,无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我说的是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当然我的“取样”可能并不“完整”。美国有枪击事件,甚至校园都是经常出现的场景。相比这样的群殴,美国枪击事件是更加偶然,还是更加常见?我以为,从公众记忆和体验的角度来说,美国枪击案件更常见,对于民众是集体创伤。所以,偶然性,是对事件的一个基本判断。关注特定议题和泛体制批评者是绝不满足于“偶然”事件的。如果只是一个偶然事件,那就没有持续跟踪并将议题上升的必要性了。所以,他们一定认为这是“常见事件”——譬如针对女性的暴力(哪怕泛泛所指也可);譬如认为黑恶势力与地方政府存在勾结与腐败,等等;譬如认为体制的更高层级存在的包庇和隐瞒。总之,他们基本的立论逻辑是认为这样的事件一定是“冰山一角”,指向更严重的、更系统的、更常见的问题。我完全不认同这样的判断。个别案例,指的就是遇到几个流氓,这几个特定的人不好;社会面,指的是……
2022-06-202085
1992年底,潘石屹拎着五斤桔子和几条香烟,去海口规划局查资料,发现海口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9平,而同期北京仅为7平。被巨大泡沫惊呆的小潘,回去就跟大院子弟出身的兄弟们商讨撤离海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万通出清了海南全部的房产。在价格最高的时候成功逃顶,这成为了潘石屹一度最喜欢说的桥段。但小潘个人奋斗的背后,不过是在遮掩冯仑等大哥们提前知晓了历史的进程。1993年6月23日,朱副总理宣布,终止房地产上市并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次日,国务院发表16条调控,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应声破裂。地产泡沫的破灭,让海南的金融秩序彻底崩溃,那些年化利率动辄二三十的金融机构无一幸免,从信托公司到信用社全部进入到了实质性破产的行列。潘石屹能跑,但依靠土地财政的政府没得选。海南省拉着一群大国企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为那个时代的“金控集团”,用政府信用承接全省的金融地产烂账,继续搞土地经济,赌一把未来海南的房价还能继续攀升。可惜,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随着海发行吃下了全省的农村和城市信用社,形成了对海南的金融垄断,其背后的股东们偷偷向自身发放贷款,从根子上掏空了海发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全身上下都是窟窿的海发行爆发挤兑,整个海南街头都是排队取款的人群,焦急的期盼能够把血汗钱取出来。为保护海发行,海南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阻止民众的集中提款,央行也急调34亿元资金“救火”,可惜面对……
2022-06-202284
我有一个亲戚,原先在一个三线城市的“老城区中心地带”有个平房。过去几年,他一直希望市政府能够动用“棚改”,让他的家底厚实一点。甚至他还动过心思,希望找关系把“平房”评估为“危房”,从而同意他自己将房子“重建”,未来拆迁可以多赔一些面积。当然,过去几年他使尽浑身力气,可是从市政府到社区,回馈都很冷淡。直到这个月,他跟我说社区主动联系他,有专业机构上门“丈量评估”,而且很有可能被“评估为危房”,从而倒逼政府“加速拆迁”。从一些读者反馈的“案例”来看,最近三线城市“加速丈量”,似乎准备棚改的迹象不止一处。我却要提醒大家,当政府从“爱搭不理”,变得主动“评估危房”,这可不能高兴太早。当一个城市财政困难,新房去库存难度很大的时候,却在努力“推进棚改”,没钱又能推动棚改,那很可能是“白条棚改”模式在扩散并效仿!壹,最受争议的“白条棚改”!最近几个月,河南的负面新闻非常多。从超高价的“核酸检测亭”,到4月的村镇银行无法取款,再到这个月的“储户赋红码”事件,以及“无上访社区中考加分”等奇葩政策。在一系列负面社会新闻,让全国网友对河南口诛笔伐的时候,这其中还包括河南地方政府的“白条拆迁”政策。我今天准备写的是从经济层面来“探讨白条拆迁”政策,并且我要说明的是“白条拆迁”这一模式,并非河南首创,东部多个省份都有城市推出类似模式。一些河南网友认为,在东部沿海城市就是“房改新政”,“房票重现”,到了河南,就被骂为“白条拆迁”,这似乎有“看地域下菜碟”的嫌疑。我们今天抛开地区,只从经济角度谈谈“白条拆迁”政策。所谓白条拆迁,是今年……
2022-06-201993
6月18日,河南方面终于对新财富事件发表官方通告了。那么多受害者,那么大的篓子,想捂住盖子肯定是捂不住的,哪怕是动用红码,疫情防控这个大杀器,最多也只能给自己争取到一点时间来掩饰问题。但纸包不住火,纸用多了,火反倒会烧得更厉害。搞到现在,全网颇多大V带头怀疑其中的资金都被当地政府给挪用了。早些年,我给地方政府做过不少融资项目,讲真,如果村镇银行的钱都拿来填了当地政府的窟窿,这事根本闹不到今天这一步。因为正儿八经的存款,哪怕是变成了不良贷款,那只是经营上的问题罢了,况且地方上哪怕再不靠谱,最终也会有个说法。我有个朋友专门做地方城投债,早几年一些小地方的城投债都是市场的弃儿,人家的说法就是,只要发债程序没问题,那么这笔债就不会出事,等到流动性好了,我这个债就能卖高价。今年终于给他等到了,市场遭遇资产荒,这些高额的城投债都被哄抢一空。真正聪明人都不愿意碰企业债,尤其是一些融资能力很强的民营企业,有多远就躲多远,在某大还很牛掰的时候,天天吹自己的高利率美元债信用好,吹自己高分红的时候,我们圈子里都在揣测皮带哥怕是准备跑路了。当然,最后窟窿搞太大了,想跑怕是也跑不了了。所以河南这批村镇银行问题到底在哪里?我以为,大概率钱并没有进正规的存储体系,而是进了某些早有预谋的个人账户里,一开始就有体系,成规模的被人操控转移走了。用款方肯定也不可能是……
2022-06-201748
民进党最喜欢吹嘘,台湾“外交”又获得了什么新突破。2016年,特朗普“意外”当选美国总统。在就职前,特朗普竟然接了蔡英文打过来的一个电话,此举当时严重冲击了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这件事则被民进党反复吹嘘为一个大的“外交”突破,并以此证明美国人有多么支持台湾。近六年后,台湾媒体终于揭穿了这个事情的老底:原来,蔡英文为了让特朗普接这个电话,向美国共和党老牌政客鲍勃·多尔支付了高达15万美元的公关费用。花了台湾老百姓这么多钱,就只是为了跟特朗普打个电话,然后再在台湾内部大肆吹嘘、炒作台美关系又取得了什么新突破,台湾这些“败家子”真是丢人丢到家了。当时的特朗普,还是一个“政治素人”,对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敏感性显然还不了解。基于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历届政府领导人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跟台湾地区领导人直接互动,避免引发中美关系的剧烈动荡。特朗普接完电话后,中国提出了强烈抗议。美国国内很多资深外交人士,也对此提出了异议。特朗普自己事后也觉得自己被“骗”了。对于台湾到底在中美关系中有什么分量,特朗普后来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太大、太重要了,因此,他认为,中国就相当于他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的大办公桌,而台湾只是他用的签字笔的笔尖,两相对比,重要性根本不在一个级别。特朗普的这番话当时传出来后,让台湾一些人“很受伤”。民进党多年来一直雇佣美国退休政客和政治公关公司,从事游说工作,制造所谓的台美关系“突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
2022-06-193881
本站旨在为会员用户提供精选优质文章阅读服务,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大部分文章均已获得转载授权,未联系到作者的文章也都有注明原创作者或来源信息。部分文章及图片因网络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出示著作权属证明,我们会标注来源信息或者删除。如有其它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号:shiping001或联系QQ:2239545405。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