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许倬云
【导读】正在发生的全球性经济紧缩和疫情扩散,造成了世界各处秩序动荡。国外多地的大规模抗议也都反映出社会本身的极度不安与焦躁。许倬云先生尖锐地指出,历经三百余年的“理性”的主宰,人类不经意间已经陷入了互相吞噬的不息循环,我们必须重新整顿自己,捡回人类应当共有的“人权”——人权不只是个人权利,还有全人类共同的人权。他反思,“理性”在今天已成为无根的空洞概念,它演化为实用价值的一家独大,造成整个世界的虚无和冷漠。如果我们继续自欺欺人,不会有真正的进展,而必须要有容纳另一种可能的胸襟和抛弃旧途、另辟新径的勇气。而从科技伦理中所抽出的诚实求真、勇于改过的精神,或许可以成为我们重建生活伦理的起点。除此之外,以人为镜,勤加自省,通过儒家伦理与佛教智慧来构建基于交互人际的网络,从而重建人的尊严与生活自信,也是方案之一。无疑,以上两种路径,是扭转文明缺陷的关键之举。“万物皆备于我”的胸襟和公平坦荡的世界,似乎是我们整顿自我的终极目标。我们应当致力发展新的经济制度,新的社会结构,新的政治体制,使人们共享真正的民主、自由和公平,也建立天人之际更好的平衡。
本文转自“活字文化”,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进入现代文明之后人类价值体系的重建
仲夏梦里,星陨如雨。 一颗流星是一个人。 事迹,命运,缘分, 化作疾射的光点,投入无边。 一束光的轨迹,便是一个思念。 当满天光束纵横, 投情梭,纺慧丝, 编织大网,铺天盖地, 将个人的遭遇,归与诗人青灯的回忆; 将生民的悲剧,写进不容成灰的青史。 再撒上鲛人的泪滴, 如万点露珠, 遍缀网眼; 珠珠明澈,回还映照: 一见万,万藏一。 无穷折射中, 你我他, 今昔与未来, 不需分辨, 都融入N维度的无限。 芥籽中见须弥, 刹那便是永恒— 人间在我,我在人间。
从儒家人本思想出发的论述,加上佛教的体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作一个大网上无数的明珠,每一个明珠都可以反映别的明珠,而别的明珠又可以反映出自己。假如人心如明珠,就可以用自己的心映照别人,又映照自己。层层回影,则方寸人心,可以参透全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自己更进一步的认识:万物皆备于我。这句话不是意指万物的一切,“我”都可以持有,而是意指“我”都可以体会,并由同情而得到彼此一体的感受。
本文转自“活字文化”,原标题为“进入现代文明之后人类价值体系的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