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资本家”?

2025年07月21日

01


最近,有个梗经常被刷到,叫做

“被资本做局了”


我搜了搜,最早大概追溯至2025年初山东体育高考的“假表风波”,体育考试期间,一名考生发现成绩异常,怀疑考场计时器被人为调慢,导致其成绩不理想。


尽管缺乏实质证据,但该考生在社交媒体上声称遭遇“资本做局”,认为自己的名额被“有背景的资本势力”抢占。


事情虽然未被查实,梗的确爆了。

求职失败 → “面试被刷,资本做局!”

减肥失败 → “外卖被资本下药了!”


后来慢慢又延展成“资本你赢了”“我被资本做局了”“动了XX蛋糕”等,在传播中慢慢变成了年轻人表达现实压力的一种方式。


02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自身一直有一个疑惑,对于今天的社会,到底什么是“资本”?什么又是“资本家?”


它是不是就是那个“从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明确指出: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资本就必然地同时是资本家”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形貌分明,掌控生产资料,雇佣工人榨取剩余价值,如一台精密剥削机器上的关键齿轮。但是今天,真的容易分清楚“谁”是资本家么?


我们不妨做五组选择题,看看是否能分的清楚谁是资本家?(题目中案例已匿名)


03


案例一


某直播间里,一个年轻面孔的主播小赵对着镜头高呼“家人们,买它!”一晚上带货就能有七位数。而这个主播可能就他自己一个人,一年下来带货利润也能上亿。


与之相对的是镜头外,为他供货的工厂雇佣上千名工人日夜赶工,一年利润最后算下来却仅几十万。


这个时候,谁是资本?


案例二


三十岁的算法工程师小钱自己一个人,利用AI编程在硅谷公寓里开发了一款AI客服系统,为上千家公司提供服务,创业半年,收入过亿。


同时,一家有着二千座席的客服公司因订单萎缩倒闭——创造就业的“传统资本家”反被技术个体户取代。


这个时候,谁是资本?


案例三


在某国的的隔壁上,因为新能源电价便宜,小孙用千余块显卡建起私人矿场,搞虚拟货币,月入千万美元。


一段时间后,他的耗电量已超过县内中小工厂的总和。而在电力公司账面上,工业客户在衰退,那些雇佣了几十年几百工人的“传统工厂”,逐步凋零。


这个时候,谁是资本?


案例四


某知名大学经济学李教授在知识付费平台开课,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演讲收费,年入上亿元;


同时,某雇佣了几百人的出版社因销量萎缩裁员一半。过去出版体系中的“边缘角色”教授,凭借个人IP转化力碾压了传统传媒公司。


这个时候,谁是资本?


案例五


上海的周阿姨年轻时耗尽积蓄购入上海街边商铺,租给开饭店的创业者,十多年后,现在一年的租金也有几百万。


饭店的老板一般会雇佣5-8个年轻人,有时候忙不过来老板还自己上,就这样饭店的生命周期大概平均一年半换一波,换了之后周阿姨转身就寻找下一个租客。


这个时候,谁是资本?


05


上面这五组案例中,到底“谁”是资本?


我感觉,“资本”这个概念,今天确实变模糊了。


马克思那个年代,工厂、机器、雇佣工人,谁是资本家一目了然。但现在呢?一个人对着手机直播,可能比一家养着几百号人的厂子赚得还多;一个程序员写的代码,能顶得上两千个客服岗位;甚至大学教授讲课、上海阿姨收租,都能产生巨大的收益。

资本不再是少数人手里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机器”了。它可能藏在你的知识里、你的技能里、你掌握的数据里,或者你拥有的某个独特资源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带着“资本”的属性。

那么,问题来了:社会该鼓励谁?该支持谁?

答案可能不在于他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家”,“雇佣了多少人”,而在于他做了什么。


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人,无论是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还是提供人们需要的好产品、好服务。同样重要的是那些实实在在解决就业的企业家,哪怕他们的工厂利润不高,但他们扛着压力,养活着员工和背后的家庭,这份担当本身就值得尊重。

时代在变,资本的“样子”也在变,或许我们评判的标准,也要有所变化了。

已有1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