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躺平,大概是当今最不需要解释的词汇之一。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有人在诠释“躺平”的新内涵。由于其传递出的信息过于坚硬(我找不到更准确的词来表达),以至于前段时间成了负能量的代号。因为从“躺平”的字面理解,很容易衍生出很多负能量。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而是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的事儿,东亚中、日、韩三国尤其明显。可能会有老铁纳闷,谈中国就是了,干嘛扯上日韩?原因主要有两个:1、日韩和中国同属一个文化圈,有很多相似性;躺平的因果也类似。2、日韩经济起步比中国早,很多社会现象会先中国一步爆发;躺平也一样。那么如何理解躺平?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理解:角度一,个体层面的低欲望。角度二,社会层面的阶层固化。角度三,历史层面陷入小周期循环。躺平这个词在中国热起来,导火索正是2018年爆出来的三和大神群体。所谓“三和大神”,原本是指深圳龙华新区景乐新村三和市场周边,一群以打短工为生的特殊青年群体。他们的特点就是,但凡口袋里还有点钱,宁愿去网吧打游戏、或到处溜达熬时间,也不愿意去工作赚钱。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把包括身份证在内的个人物品,能卖的全卖掉,换取金钱;而且他们和亲人朋友少有来往。他们维持着最低的生存需求,包括住最便宜的床位(不是房间),吃最便宜的食物。只有实在活不下去,才去干点短工,换点钱维持基本……



已有83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