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日子,光阴荏苒,伟大而悲壮的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八十年了。然而,时至今日,每当人们回忆起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留给我们的更多是遗憾,不甘,甚至是愤怒。尤其当历史与现实交织,这段历史已经成了中国人心头的一根刺。
在这个夏天,最引发观众共鸣的电影,无疑是对抗战的记忆。最成功者无过《南京照相馆》,最失败者恐怕是《东极岛》。但这两部有天壤之别的电影,实际上都隐约落在同一点上,那就是国际观瞻。

《南京照相馆》拼死送出来的相片,最后是通过国际社会的曝光,发挥了作用。《东极岛》为了体现西方友人的关键作用,甚至原创了英国人启蒙渔民的神奇剧情。而某些文人眼看《南京照相馆》火了,居然气急败坏,专门撰文给电影按上关键史实错误的罪名。那么错在哪里呢?错在历史上送出去照片靠的是外国人,你怎么敢改成中国人,贪天之功。



国际观瞻,这是个让中国人多么无奈,不甘的词,几乎贯穿了那段苦难历史。当年南京的悲剧始于何处,就始于国际观瞻。为了所谓国际观瞻,已经颓势明显的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役后期,进行了毫无意义的消耗,导致南京保卫战无兵可用。
积贫积弱的中国,要抗击工业化强敌的侵略,确实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而国民政府动不动就是国际观瞻。作为一个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才愤而对日宣战的政府,洋人才是国民政府的胆。
国际观瞻这个词,几乎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诅咒。淞沪战役要国际观瞻,南京战役要国际观瞻,衡阳战役要国际观瞻,灵宝战役要国际观瞻。国民政府每次为国际观瞻而努力,不仅没有改善所谓国际观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苦难,国家的屈辱,使外国愈加轻视中国。最终以豫湘桂空前的耻辱,招来了雅尔塔密约对中国利益空前的牺牲。
中国人不再顾及国际观瞻是什么时候,是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一口气打垮了多国联军,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所以,国际观瞻的本质是什么,是指望洋人,而不是指望自己。
我们应该承认,在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中,国际援助是中国能够坚持的重要助力。但中国能坚持到最后,并不是依靠所谓的国际援助,而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
即使从事实层面来说,所谓的国际援助数量也不多,效率也不高,更多是服务于列强自己的战略目的,更是中国人民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说得不好听些,抗战依靠国民无量牺牲争取来的国际援助,最大的用途是给蒋介石集团打内战。
想象中的南京受降

现实中的南京受降
然而,直到今天,国际观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历史认知和现实行为。为什么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声讨日本历史罪恶的重要途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被东京国际法庭详细审理,充分认可的战争暴行。
而事实上,日本人在中国境内屠杀成性,铁蹄所到之处,处处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屠杀。但迄今为止,中国从未能争取到像犹太人那样的大屠杀待遇,将日本在华的所有屠杀归为一个大整体,并取得像以色列那样不容置疑的特殊道德优势。
我们恐怕要客观地承认一些糟糕的事实。中国人民争取历史公正的努力,并不会得到所谓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这和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没有关系,是现实政治赤裸裸地涂抹历史。
日本通过战后投靠西方,不仅逃脱了对战争罪行的全面清算,几十年来,更是肆无忌惮地打造核爆受害者的悲情形象,把自己扮演成战争受害者。面对东南亚诸国,日本又是另一副面孔,通过自己的经济优势,颠倒黑白地把太平洋战争包装成对东南亚诸国的解放。
而作为当年战争的另一方,美国人不仅包庇这种行为,近年更是卖力美化当年日本侵略者的形象,一股子臭气相投,惺惺相惜的味道。随着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反华倾向,所谓的国际舆论,对中国来说,早就没有什么公道可指望了。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如果我国不在历史问题上展开积极的舆论反击,西方媒体泼给苏联人脏水,迟早也要泼在我们身上。苏联既然可以成为二战策源地,迟早中国也能被踢出盟军之列。

日本人可早就准备好说辞了。全面抗战的爆发不是因为日本早已鲸吞了东三省,要灭亡全中国。而是中国保安队反正,在通州杀汉奸,顺带把作为一向作为日军先锋队的日本侨民大杀一通。杀人如麻的侵华日军居然是来为国民讨公道的。迟早这些会写进西方媒体的报道,会成为西方国民的常识。
时至今日,我们要明白,国际舆论不是向洋人求来的,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向众多被日本和西方政客所蒙蔽的国外民众传达历史真相,同西方罔顾事实的政治宣传做斗争,恰恰是当代中国舆论战线应该着力的斗争方向。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强大的工业机器打造出反映历史,震撼观众的影视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志气和力量和侵略者的可耻罪行。对内,这就是一面照妖镜,对外,这就是一柄斩妖剑。正因为西方社会在最基本的历史事实上都装聋作哑,涂脂抹粉,恰恰成了揭露他们强盗本质绝佳的突破口。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当代,我们才能更好理解历史。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相比惨烈的牺牲,真正在不断刺激国人神经,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人不肯低头认罪。
中日的历史问题走到今天,已经走进了死胡同。随着日本越发绑定在美国人的反华战车上,中日已经不存在所谓和解的可能性。但如果早几十年,尤其是在中国刚刚重返国际社会的时候,日本人真的愿意放低姿态,只需要通过很小的代价,实际上是有机会解决中日历史纠葛的。
我们常会听人说,中国人早就不指望日本人下跪谢罪了。但有时候,我们还真的怕日本人来下跪。因为我们都知道,所谓下跪不过是惠而不费的把戏,用一些没有实际代价,或者只需微小代价的行为,就把中国人的嘴堵上,就把血海深仇给翻过页去,世界上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不跪。说到底,就是日本从头到尾都不对中国以战败者自居,对中国几十年如一日的轻视。确实,关内的侵华日军是在没有受到致命打击的条件下投降的,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刻,国民政府还在丢失国土。随着战后投靠美国,日本甚至一度成了所谓世界第二发达国家。
日本的这种顽固,绝不仅仅是骄横。我们可以直白地说,这其实是日本上层亡华之心不死的直接体现。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是对华渗透最积极的国家。

近代日本的崛起史,实际上就近代中国的苦难史。而我们通观历史,不难发现,强大的中国永远是日本野心的最大阻碍。哪怕日本甘当美国在东亚的代理人,只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存在,它就永远只是二流。对日本来说,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大陆强国,东亚理所当然的地缘中心,是现实地缘政治逃不开的诅咒。
我们如果把这种日本的顽固行径投射到整个西方阵营,就会发现,日本和西方列强很有些同恶相济的味道。实际上,从大航海时代至今,所谓的侵略者从没有遭到过被侵略者的全面清算。那些侵略者,不就是今天的发达国家,那些被侵略者,不就是今天的亚非拉诸国。唯一的例外,恐怕是德国人,但它显然是一个极特殊的例子。甚至可以说,德国人在后来,一样逃脱了惩罚。
发达国家对所谓受害者的道歉,赔偿,从来都是象征性的。于他们通过侵略所积累的巨大财富而言,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直到今天,来自被侵略国家的古老宝藏依旧装饰着发达国家的高楼大厦,发达国家依然享受着先祖侵略带来的富足生活,占有着全球资源的顶端优势。从这个角度说,日本有样学样,西方和日本同恶相济,惺惺相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中国人在不平的同时,应该要意识到我们的特别之处。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处境。我们其实是大航海以来,唯一靠自己的力量,触底反弹,昂首迈进强国之列的被侵略者。
正因为那些旧日侵略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罪恶,才会更加恐惧和敌视昔日的被侵略者。这一点上,日本和那些西方国家没有两样。日本人从来都知道自己有多么深重的罪恶,因此,他们绝不会,也不敢真正的认罪。
我们或许倒应该庆幸,像日本这样的强盗从不知悔改为何物,一定要拼命保住哪怕最微不足道的赃物。这才给了我们清算他们的绝佳道德高度。而这些强盗们又在无时无刻,不忘提醒我们,不对这些旧日罪恶进行清算,他们绝不会让我们过上安生日子。
这种清算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仇,更是对一个黑白颠倒旧世界的拨乱反正。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倒不如说,我们如果不能把握并实现这样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有愧先人,我们也无以开拓新的发展局面。中国要想从旧世界的生产者,成为新世界的开拓者,就必然要经历这样的奋斗历程。
即使那场悲壮而伟大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八十年,但这场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伤害却从没有一刻停止。年复一年,内外敌人都会用自己无耻的行径,往复提醒中国人民,清算从未实现,敌人尚未消灭,这场战争的余波从未停息,我们的任务还远未完成。

这种耻辱是不能无限持续下去的。我们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的目的绝不会是忍辱负重。包括抗日战争在内,中国在近代救亡图存的过程中,苦难是如此沉重,压抑与隐忍几乎成了民族的本能。这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遍压抑的风气。人人都知道国难深重,强敌环伺,只能埋头苦干,却无睱顾及到个人。远大的目标,落在个体的头上,却只剩下沉默的付出。
这种国难思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当代正在快速崩解。强大的国家,造就自信的人民。我们必须承认,当代的中国人是一代更比一代的新中国人民。新一代国人所见的,是我们一天天强大起来,敌人一天天衰落下去,而衰落的敌人又不甘心失败,勾连内外,集中一切旧时代的残渣欲孽,日夜图谋着消灭我们。
所以,自信的人民绝不会坐视敌人的阴谋,理所当然要追求使自己幸福的世界。清算历史的罪恶,导正荒唐的世界,这正是建立一个使人民幸福的世界,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