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城市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洗牌,看清人口流动的方向,就能看懂未来10年财富的流动趋势,如果你想就业找工作,或者想要创业赚钱,请一定要看懂国家的顶层设计,因为选择大于努力,选对方向,远比盲目努力更加重要。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从三个角度来带你看清中国城市未来的基本格局!
首先说第一个角度,未来中国哪些城市人口还会大增长,又有哪些城市人口会遇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瓶颈?

根据国家2035年的总体规划来看,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设置了非常严格的人口天花板,上海2035年人口不能超过2500万,北京不能超过2300万,广州不能超过2200万,深圳不能超过1900万,这是国家定好的人口规模,未来这些城市的产业、服务、公共设施全都会围绕这个人口标准去规划,既不会盲目扩张,也不会浪费资源。
那北上广深在2025年已经有多少人了呢?
上海常住人口2487万,缺口只有13万人。
北京常住人口2186万,缺口只有114万人。
深圳常住人口1779万,缺口121万人。

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国家已经不希望他们人口继续大增长了,你看上海的情况,还有10年时间,人口余额竟然只剩下13万人,平均每年净流入才1.3万人的标准,这几乎就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普通人不要再往上海跑了,上海不需要这么多人。
那一线城市人口卡得这么紧,国家到底希望大家去哪些城市发展呢?根据数据显示,相比起北上深圳这种人口余额只有十几万,上百万的情况,全国各大二线城市,也就是各省的省会,人口余额明显就富裕不少,比如说重庆、天津、郑州、长沙、苏州均有400万以上的人口增长空间,南京合肥这样的东部省会城市也有300万以上的增长指标,还有中部的武汉、西部的西安,上海旁边的杭州,也都有200万以上的人口增长目标。
这说明什么?说明国家不希望大家都往一线城市跑,但是希望大家就近选择自己的省会城市去发展。
而且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说得很清楚了,未来我们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进行城市化建设,同时鼓励城市圈的设立。
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说,全国各大城市盲目扩张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像以前那种大城市不断吞并周边县市,撤县建区的事情,以后不会大规模发生了。
这意味着以后在省会吸纳人口的同一时间,省会周边的县城,也会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如果你所在的县城有旅游景点,有产业,有高铁,那国家不仅不会放弃你,还会通过产业扶持和政策补贴的方式去支持你的发展。

再说明白点就是,以后中国的城市格局大体是这样的:
第一, 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人口限制增长,总体维持在2000万上下的规模。
第二, 全国各省份的省会城市,人口维持在1000-2000万之间。
第三, 省会周边的地级市,人口规模维持在200-500万。
通过这种四大超级城市领头,几十个二线城市紧紧跟随,然后带着几百个小城市共同发展的方式,尽可能让中国的区域发展变得更加均衡,而不至于出现日本那种,东京一个城市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样就能有效的缓解人口内卷和教育内卷的局面。
我知道有人会说了,想法非常好,但是国家怎么样才能保证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人口不增长呢?按照现在的情况,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疯狂的往大城市跑,拦都拦不住,难道国家还能搞一个北上广深通行证,设置关卡不让大家去?

其实不用那么麻烦,你看看马上就要实施的《住房租赁条例(2025年)》这个文件的内容,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角度——哪些人会被大城市给淘汰?
根据《住房租赁条例(2025年)》里面的规定,从2025年9月15日开始,大城市非正常的房间不允许随意出租了。
那什么叫非正常房间呢?答案是那种50平住了七八个人,把厕所、厨房、阳台、地下室、车库、天台、楼梯走道这种地方改造出来的房子,这种棺材房和“仙人洞府”就是国家重点整治的对象。

如果大家在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待过就应该清楚,这种小房子非常普遍,他们的居住条件虽然很差,但是却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为什么年轻人愿意去租这种房子?答案很简单,因为便宜,这样的小房子一个月的房租普遍只要500-1000块钱,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可以承受的房租水平,因为他们的工资只有三四千,如果去租那种大空间的房子,一个月随随便便就要支出接近2000块钱,他们压根就承受不起。
那现在《住房租赁条例》明确要整治这样的房子,你说会发生什么事情?房东只能被迫拆除这种廉价小空间房,把它们改造成空间更大的房子,那空间更大,房租是不是会进一步上涨呢?还有很多人一直担心的,后面会不会出台房租税,如果真的落实,你说这增加的成本又会转移给哪些人?
当一个地方的工资无法轻松的覆盖房租的时候,在当地工作的年轻人就会自动逃离,所以随着《住房租赁条例》的全面实施,我估计未来在北上广深这些地方工资较低的那些白领,就只能选择回老家省会城市发展,他们就是被淘汰的重点对象。

我知道又有人会说了,为什么淘汰的主要是底层白领,而不是工厂的工人,或者是那些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角度——哪些人会在大城市留下来?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去看,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他们必然会把区域内的制造业给转移出去,就拿深圳这样的城市来说,以前的深圳是一个工业制造业中心,但是你看看现在深圳的情况,大量的工厂搬到了旁边的东莞和惠州,低端制造业事实上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转移,能留在深圳的,大部分都是工资较高,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企业,所以为什么淘汰的不是产业工人?因为深圳的产业工人早就实现了自我淘汰,他们已经搬到了旁边的东莞。
当制造业转移,农业又基本没有的时候,这样的发达城市,核心产业就会变成两大类:
第一大类是高科技产业,比如说深圳的腾讯、华为。
第二大类就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行业,比如说餐饮、按摩、美甲、娱乐行业等等。
这两大行业就会成为城市发展的中流砥柱。

明白了这个,你就清楚,未来能够留在大城市的到底是哪些人?
第一种就是高科技公司的高端白领,他们月薪好几万,拥有极强的消费能力,住得起一个月房租好几千的房子。
第二种就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当房租开始上涨的时候,老板为了留着他们,就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涨工资,把月薪从5000加到7000,这也符合欧美服务业工资上涨的基本格局,未来只要是和人工相关的服务产业,工资必然都不会太低。
另一个就是包住,由老板直接去解决住宿的问题。
总而言之,房租涨价的成本肯定会压在老板身上。
但是老板又不是傻子,当企业的成本增加的时候,他们就会提高服务的费用,比如说以前按摩洗脚一次100块钱,现在就直接涨到150,通过这种方式把成本转嫁给去消费的高端白领,毕竟以他们的收入也承受得起。

这样也间接的实现了促进消费的目的,毕竟多出来的房租支出,最后还是通过消费转移的方式流入到了市场,民间的资金流动就被盘活了,大家看明白了里面的玄机没有?
所以未来的局势非常清晰了。
以后能留在大城市的,基本只有三类人:
第一类是高端人才。
第二类是有服务技能的第三产业从业者。
第三类是在本地有房产的土著。
如果你不属于上面三类人,只是一个没有背景的普通大学毕业生,那更适合你的城市可能是你家附近的省会城市。
至于还有一部分在小县城有积累的家庭,也就是所谓的县城婆罗门,他们的孩子也可以留在县城里面发展,毕竟未来特色县城也会迎来一波发展良机。
总而言之,中国城市的人口大洗牌已经全面开始,如果我们想要过好自己的人生,选对城市,选好自己的生态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要盲目的学习别人往大城市跑,也不要跟着同学跑去小县城安家,因为表面看你们大学时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实际上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家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