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当地时间11月1日,特朗普把矛头指向了非洲国家尼日利亚。他在“真实社交”网站上写道:如果尼日利亚政府继续纵容对基督徒的屠杀行为,美国将出兵尼日利亚,“手持武器,火力全开”,消灭该国的“伊斯兰恐怖分子”。

随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X网站回帖“Yes,Sir!”,并表示,“战争部正在准备采取行动”。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拿尼日利亚开刀。在10月31日,他曾发帖指责尼日利亚侵犯宗教自由,并依据《国际宗教自由法》将该国列为“特别关注国”。这已经是美国继2020年之后第二次将尼日利亚列为“特别关注国”。
那么,尼日利亚发生了什么事,让美国准备伸手干涉,甚至出兵呢?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超过2.2亿,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西非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的核心。该国民族众多,共有250多个族群,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信徒几乎各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北部多为穆斯林,南部以基督徒为主,部分地区则保持传统宗教信仰。
尼日利亚的宗教与民族矛盾交织,使尼日利亚长期面临社会撕裂与暴力冲突,也成为博科圣地、西非伊斯兰国省、富拉尼民兵等武装组织滋生的温床。近年来,尼日利亚的宗教暴力持续恶化,包括博科圣地、西非伊斯兰国省及富拉尼民兵在内的极端组织频繁袭击平民社区,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大规模流离失所。

在这几个极端组织当中,博科圣地是一个逊尼派极端伊斯兰主义武装组织,成立时间大致为2002年。该组织长期以来烧杀抢掠不断,给当地造成重大人道与安全危机,导致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基础设施被破坏、教育中断。
西非伊斯兰国省是从博科圣地的分裂出来的一个组织,被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列为恐怖组织。它主要活跃在尼日利亚东北部及湖乍得盆地区域,导致了博科圣地主导的叛乱格局更为复杂,增加了多方面的安全威胁。
富拉尼民兵指的是富拉尼族人组织的武装,该族人多为穆斯林,以武力形式参与牧民-农民冲突、土地资源争端、或更广义的暴力行动。民兵团体冲入农村社区,焚毁房屋、抢夺财产、杀害农民,是“全球第四致命的恐怖组织”之一。

这些恐怖组织在尼日利亚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据国际组织调查显示,自博拉·蒂努布于2023年出任总统以来,尼日利亚已有超过1万人被杀、数百人遭绑架、超过300万人流离失所。在这些人当中有大量的基督徒,这就是美国打算出兵尼日利亚的理由。
然而,在尼日利亚,虽然基督徒被害是事实,却并不是全部真相。当地报道显示,尼日利亚的受害者“并不仅仅是基督徒,还有穆斯林、非宗教人士、不可知论者,以及其他各类人群”。
该国的暴力并不仅仅是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宗教冲突,而是由多种因素驱动:例如农民与牧民间为有限资源而起的争端,以及社区和种族紧张局势。
在博拉·蒂努布当选尼日利亚总统之后,他在政府高层进行了人事重组,使基督徒与穆斯林在领导层的比例更为平衡。人们原本期望这能改变尼日利亚的现状,然而截至2025年初,这种转变仍未带来实际效果。
博拉·蒂努布也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尼日利亚正在“与美国政府及国际社会合作,增进理解与在保护各信仰社群方面的合作”。

可是,尼日利亚总统的辩解并没有平息特朗普的怒气,看他与赫格塞斯的一唱一和,人们几乎可以预计,美国这次是真的打算动手了。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出兵尼日利亚呢?其实,原因也很明显。
首先,是为了掌控非洲的战略要地。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地处西非中心,南临几内亚湾,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也是通往中部和北部非洲的枢纽。过去十年,美国在西非影响力显著下降。通过“反恐”与“保护基督徒”的名义,美国可以重新建立在西非的军事基地网络,扩大其对西非湾油气航道的掌控。

其次,是为了尼日利亚的矿产资源。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产油国之一,同时也是天然气、锂、锡、铌、稀土等关键矿产的重要来源。特朗普政府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干涉尼日利亚,实际上意在切断其他国家在该地区的资源通道。美国军方若能在尼日利亚或邻近地区建立长期军事存在,将直接控制从几内亚湾至乍得湖盆地的能源走廊,为其“关键矿产外交”提供前沿支撑。
还有,是利用宗教叙事吸引选民支持。
美国福音派选民长期关注海外基督徒受迫害议题,是共和党最稳定的票仓之一。特朗普通过强调“保护被屠杀的基督徒”,既迎合宗教右派情绪,也重塑其“捍卫信仰”的领袖形象。通过尼日利亚事件,特朗普的团队成功将宗教、人权、反恐和国家安全议题交织在一起,制造出一个既具道德正当性又能激发民族主义的舆论场。

口头上放话“采取军事行动”容易,但一旦真正开打,美国将遭遇的障碍远比表面复杂。
美国在非洲并非没有栽过跟头。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行动中“黑鹰坠落”,18名士兵的遗体被民众拖行示众,这一事件让美国深陷国内舆论危机,最终被迫撤军。如今的尼日利亚局势更为错综复杂,若美军贸然介入,极可能陷入敌我难辨、局势失控的泥潭。
从现实角度而言,美军刚从尼日尔撤出,西非已无可靠的基地作为后勤支点;尼日利亚国土面积是伊拉克的两倍,若要实施地面行动需投入数万兵力。此时美军既要顾及乌克兰,又要兼顾亚太布局,根本无力再开新战线。
此外,美国对尼日利亚的经济手段的威慑力不大。美国每年对尼日利亚的援助规模在大约8-11亿美元左右,对于尼日利亚这样一个大国而言,这种“停援施压”对局势几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其实,当“保护基督徒”的口号在白宫回荡,人们早已看惯了这种熟悉的剧本——美国的算计,不过是下一桶石油、下一场选举,以及下一次被包装成“正义远征”的掠夺。至于尼日利亚的人道主义悲剧,他们实际上并不关心。
赞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