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诗词应是当代中国文化复兴的先声!


2019年04月03日 
当今时代,纷纭多变,各种纷争从未如同今日这般剧烈。种族之间、宗教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主义学说之间,往往你死我活,互不相容。人类面对大争之世,迫切需要文化与文明的沟通与包容。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最佳桥梁,它可超越意识形态和不同利益的分歧,直指人们的心灵。而中华诗词,恰是中华文明与内外不同人群、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最佳艺术形式。中华诗词承载着5000年的文化积淀,有着审美的极高趣味,是中华文明中不同于物质形态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的重要形式,它既有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又有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中国今日之崛起,急需要对我们文明与文化的“说法”,同时也急需要整合世人的新的文化。中华诗词的创新性复兴,当可扮演这样的一种关键的角色。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潘岳从中华诗词入手,谈文化自信,谈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当代中国文化复兴和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中华诗词的传承受到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精辟阐述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2014年,习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表示,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强调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习总书记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在各个重大场合大量引用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很多引用堪称“神来之笔”。今年3月4日,总书记再次对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之道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谓道,就是精神,就是境界,就是原则,亦是规律。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如商道,如茶道,如医道,如剑道。这些,在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中华诗词既有万物起源的哲学之道,也有人伦纲常的人本之道;既有天地君亲师的孔孟之道,也有知行合一的阳明之道;既有“幡动心动”的禅学之道,也有“源头活水”的理学之道。一个“道”字,联通了国与家,心与理,上与下,进与退,体现了从容有度,体现了中容和,体现了中华哲学之精髓,使我们代代传承从不中断。中华诗词与国家政治教化密切相联。两千多年前……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6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3月房价预言成真,2019年下半年行情已现!
下一篇:炸锅!社保减持 尾盘却诡异拉升 A股要下一盘大棋?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