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名臣李鸿章虽位高权重,但为人谦恭有礼,从待人接物中常常能体察他人之不易。有一次,他被紧急派往南京处理公务,经过家乡合肥时,决定抽空去拜望恩师徐子苓。李鸿章和随从到徐府大门口时,门人看清他的花翎顶戴和官服后,吓得赶紧跑着去禀报,看到门人着急忙慌的样子。李鸿章随即叫停门人,对他说道:“你不要急于通报,能否先借我一套衣服?”一头雾水的门人连忙去找衣服,随从不解其意问其原因。李鸿章答道:“倘若穿着这身官服去见恩师,则显示了我当官的身份,恩师一定会很有压力,即使我想一叙旧情,他也定会有所顾忌。若是我脱去官帽,换上了便装,恩师肯定会更加放松,亦不至于产生隔阂。”若是常人能如李鸿章一般位极人臣,至少也会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但是能够做到如李鸿章一般不显官衔不报名号,真正做到体察他人之不如己处,这才是常人所不能比拟之处。作家牛皮明明曾经在文章中说起一则关于他朋友的故事。这位朋友是上海著名投资人,因为从事的是投资市场,所以每次他都会穿着一身高定西装,领带和袖扣都是精心配套的。而每次和同学聚会,他都会换上普通的T恤,把好车放在车库里,每次都选择打车去参加聚会。看上去他像上海普通的经理人。虽然毕业了二十几年,可同学关系依然像读书时一样自然。许多人问这位朋友为什么每次参加同学会都这样穿戴,而他却说……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91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