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过去一年,中国悄悄打了一场“核”反击战!


2021年04月28日 
基础硬件在我国起步较早,但一直饱受质疑。首先,发展路线混乱模糊。以CPU芯片为例,龙芯使用的是类MIPS指令集,申威是自主发展提出的类Alpha指令集,华为和飞腾使用的是ARM,宏芯采用的是Power8,而海光和兆芯是PC上常见的X86。可想而知,仅仅是为了适配这么多指令集,自主信息产业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者就要花费多大的功夫。其次,自主信息产业20年的发展,看不到明显的回报。也就是说,自主信息产业和国际信息产业顶尖水平的差距表面看来并没有缩小。以国内发展得相对较好的CPU为例。目前,自主CPU每GHz主频的单核性能大约为主流桌面市场水平的40%-80%;自主CPU的主频大约只有主流桌面水平40%-60%;自主CPU中除了主打超算的申威和主打服务器的华为、飞腾、宏芯,大部分用于桌面的自主CPU只有4个核,这也低于现在主流的6个核。这样核算下来,自主CPU的性能只相当于主流水平的10%-20%,和20年前相比,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并未根本改善。连综合发展水平最好的CPU都有这么多问题,发展水平相对一般的高端DSP、FPGA、显示核心(GPU)等存在的问题就更严峻了。因此,如何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清晰发展路线、如何真正缩小与世界主流水平的差距,就成了关键。认识到这两点不容易。此前,我们走了不少弯路:最早我们以为核心关键是少数性能指标。2006年9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龙芯二号”增强型处理器问世,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特定优化应用下,“龙芯二号”增强型处理器(即龙芯2ECPU)每G主频浮点运算的性能可以与奔腾4的早期型号相当。但是,英特尔所具备的完善的生态链、上下游支持、高主频等,龙芯都不具备。而基于龙芯的产业链更是完全没有组织起来,想像英特尔电脑一样,随处可买,还能保证良好的兼容几乎不可能。于是我们把自主CPU的核心关键,重新定位为……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945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日本福岛核电站的裸奔40年!
下一篇:小模式!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