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是哥老会的龙头大爷,他在湖南屡次崛起,和哥老会有很大的关系。不说清楚哥老会,我们就不能理解贺龙。按照哥老会内部文件的说法,哥老会的祖师爷是郑成功。当年明朝灭亡,郑成功无力回天,便把一本书、一方玉印放进铁盒子,扔到海里,等待有缘人捕捞起来,继承自己“反清复明”的遗志,和清朝奋战到底。至于书里写的内容,基本是如何成立组织、口号和纲领,玉印则象征号令天下的权力,颇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的意思。到了清朝道光年间,郑成功扔到海里的铁盒子,终于被福建人捕捞起来,然后卖给云南大理的郭永泰。郭永泰继承郑成功的遗志,创办哥老会的精忠山堂,那本书也起名为《海底》,成为哥老会的纲领性文件。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用大脚趾都能想明白。一个铁盒子扔到海里200年,竟然没有被洋流卷走,而且密封性好到不漏水,可能吗?郑成功用的又不是无缝钢管。所以这个说法,基本是打郑成功的招牌,做自家的生意。事实上,哥老会能成为旧中国的重要组织,属于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朝初年的时候,四川经历几十年的战乱,导致四川原住民几乎死绝,朝廷为了治理四川,不得已从东部省份向四川移民,这个过程也叫“湖广填四川。”中国古代王朝的治理模式粗糙简陋,皇权不下县,所以基层政府必须和士绅合作,才能在农村维稳和收税。但移民占多数的四川,由于没有根深蒂固的士绅家族势力,基层政府便失去稳定的合作对象。怎么办呢?我们都知道“权力讨厌真空”,于是在四川农村地区,移民们根据祖籍、血缘和人脉等关系,到处奔走串联,推举出说话有分量的人物,替代士绅家族执掌基层的权力。政府也需要合作对象,便认可了农村重组权力的做法,甚至在收税和剿匪等事情上,还有非常明显的扶持倾向。随着清朝统治稳定下来,四川的民间组织经过野蛮生长,逐渐有了固定的礼仪、组织和黑话。这些民间组织,就是哥老会的前身。而民间组织壮大之后,必然要和政府争夺统治权,再加上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越来越多的农民、手工业者、长江水手游走在破产的边缘。这些失业者对现实非常不满,便和争权的民间组织一拍即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政府力量。既然是反政府,总要有纲领口号吧。巧了,清朝唯独不缺反政府的纲领口号,从1644年喊到1911年的“反清复明”,不就是现成的嘛。于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反清复明的哥老会正式出炉,并且和邪教似的,向云南、贵州、湖南、陕西等省份扩散,不过主阵地仍然是四川。也就是这个时候,太平天国起义,给哥老会提供了大爆发的机会。随着太平军一路向东征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4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