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在40岁这年北上,成为了一名天津人。今天,我想说的是其实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对这座城市存在些许误解。天津不是一个只会玩哏的城市,也不仅仅只有麻花和狗不理包子,更不是听着相声的慵懒城市,天津同样是从血与火的斗争中走来,从废墟中崛起成为了今天的模样。天津人的“哏”,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乐观,哪怕是在逆境当中也是如此。天津,同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40岁,可能是很多人已经开始安稳度日的年纪,尤其是作为一个祖籍在四川的人,毕竟就连古人都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也就是说,天府之国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安逸地方,安逸到让人舍不得离开。而在古代35岁既可称老夫,毕竟平均寿命也就这么多。所以40岁出蜀,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但是,我还是愿意举家北上,前往那个叫做天津的城市。到了天津夜晚时分我走过灯火阑珊的五大道,抚摸过那些红砖斑驳的小洋楼,也在海河红桥仰望过巨大而优雅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在狗不理吃过几笼名扬天下的包子,在剧场听过几场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在燕园的草地里驻足回望那些红砖青瓦,更在东疆纪念开发广场久久凝视那一直延伸到大海里的防浪人工礁堤,它在海浪的冲击下展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刚毅之美。但这些,并不是完整的天津,很多事,我们可能都已经忘记了。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和法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但是这个条约一直被……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