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这一波疫情由外部输入引发,迄今已有大概一万五千病例,在吉林、山东、上海、广东、河北等多省市爆发,一些城市处于“准封城”或“类封城”状态,跨区域旅行很多受到限制,对各行各业的人们生活都有影响。2020年初,中国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平复疫情,2021年基本克服了疫情的影响。到2022年的现在,疫情已经两年了,人们对大规模的防疫行动已经呈现明显的疲惫,不知道何时这一切才能终结。今年还提出增长率5.5%的要求,疫情因素的加入也使得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这还要配合新发展模式、新政治经济范式下许多行业的重组。许多人都是很焦虑的。特别是,外国所呈现的“一切恢复正常”、“走出疫情”的那种态势,更让国人焦虑——我们未来的路如何?中国人是既要又要的矛盾体。一方面,中国社会对大规模病死是没有准备的:没有心理准备、社会准备、经济准备、政治准备。香港这一波疫情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这一波目前确诊人数约75万(实际上染病人数则可能是百万级甚至数百万级别的),死亡人数4,355人(早已超过武汉的3,800多人),全港已经出现“棺材荒”。这里。我们算一算“大数”,仅仅做一个匡算。自2021年12月31日到本文写作时,香港病死4,355人的话,就是大概每个月去世1700人。香港人口700万,中国内地人口14亿,是香港的200倍。简单匡算,假设所有地方的医疗条件与香港一样,防疫的客观基础也一样(例如老人疫苗接种率类似),并简单假设全国同时密集爆发,则1,700x200=每个月死亡34万人,两个半月就是87万人。中国能够承受这个死亡人数么?再看美国。截至目前……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57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