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从外循环到内循环,关键在哪里?


2022年09月13日 
1987年,邓小平和陈云两位领导先后批示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及其要求》,作者王建,是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一名学者。1987年11月1日,王建在新华社内部刊物《动态清样》发表文章《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及其要求》,提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建议。中央领导看到后当天就作了批示:印发国务院、中央财经小组同志一阅。紧接着,全国各大媒体开始大力宣传“大进大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这推动了对各省实行财政、外资、外汇“大包干”,对铁路、石油、石化、煤炭、冶金、有色等也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的全行业“大包干”。应该说,这篇文章以及后续的政策掀起了在后面持续三十年的“外循环”的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从外循环到内循环,关键是什么?要知道,1987年中国开始选择外循环是有其外在条件的。一方面,当时中国整体地区差异极大,中国内地和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条件差别很大,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城市化,而大部分内地省份甚至还停留在最最原始的小农经济。以当时生产力以及资源,要把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都同时搞得很快、搞得很富,那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遏制苏联的需要以及一系列的外部事件,当时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比较有利,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和优势尽快把比较容易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发展得快一些,那是很可惜的。最后,当时国内的生产力,物资非常紧张。不管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454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国运的轮回:从伊丽莎白一世到伊丽莎白二世!
下一篇:普京迷弟猛批俄军战略!俄军在乌北部是转移还是溃败?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