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普京发表视频讲话,宣布进行部分动员。同日,俄罗斯股市开盘暴跌,莫斯科交易所指数跌幅超7%这一天,已是俄乌战争开始的第211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场本被视为毫无悬念、“以大压小”的战争竟然持续了这么久。俄罗斯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攻击一个陆路接壤、人口仅自身30%、GDP约自身十分之一且还知根知底的邻居,竟打成如此僵局,还在前段时间一度被反攻,实在是让人诧异之极。虽说乌克兰身后站着源源不断提供支援的美国和北约,可俄罗斯军队自身的“拉胯”,必然才是战局如此走向的最重要的原因。昔日世界军事第二强国缘何变得如此?这还要从俄罗斯的军改说起。先讲一个漫长的背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陆军的根本矛盾其实就是一对:大规模战争潜力VS即用战力。前一个名词大家都明白,后一个的意思是能随时随地投入战斗的军事力量。苏联时期,苏军无疑是以在中欧战场进行大规模战争(特别可能是机动作战)。在苏联时期的基干制下,少量苏军部队维持着较高的满员程度作为即战力,大部分苏军部队的人员充实程度则较低,用于在平时维持架子,战时动员后形成战斗力。当然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陆军从苏联时期的399万萎缩到50万,后来又变成40万、35万,义务兵征兵越发困难,而且面临一系列法律、社会问题的限制——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的、非战争条件下义务兵不能出国作战),俄军显然难以同时维持基干部队和满员部队。整个90年代和00年代前半,俄军的战略思想仍然认为,俄陆军的主要任务是在欧陆平原上和入侵本国或盟国之敌实施大规模运动攻防作战(因为俄常规实力的虚弱,所以俄军倾向于运用核武器)。因此,俄军保持了大量的基干部队,同时还维持了……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35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