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写下了一本著作《善恶的彼岸》,在这本书中,尼采试图界定“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概念,并由此来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的判断标准,进而构建一个全新的道德体系。这本书里面,个人最喜欢的是第四章节“格言与插曲”,里面的许多只言片语,微言大义,其实读起来还蛮有趣味的。比如下面这些:-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凡是不愿意看别人长处的人,总是一眼就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之处。-只爱一个人是一种野蛮的行为,因为其他人就因此而牺牲了。对上帝的爱也是这样。-有了理想之后必须用自己的方法找到通往理想的道路,否则,理想只能是空想。如果你认为理想与自己无关,只愿静静地仰视,必然会得到悲剧的结果。一不小心,你的生活会比那些没有理想的人更不堪。而其中有一句,是我最喜欢的:与怪物搏斗的人必须留神,谨防自己因此也变成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这句话或许是无意,又或者是有心,点出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塑造了我们。我们经常会认为,我们是有自由独立意志的,我们可以非常冷静,客观,理智的用我们的知识,能力,资源去改变很多事情。但其实,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只是被“环境”所塑造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我们是被我们每天所萌生的“意识”所塑造的。在朗达·拜恩的《秘密》中……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