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逐利消费贷:有人欢喜有人忧。


2018年11月16日  浏览(6025)人
0

01

“能借的钱我都借了,将来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我的,我是活不下去了!”前一段时间上映的电影《找到你》里面保姆孙芳的情人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近几年炙手可热的现金贷、整顿中的P2P。

中国有世界上罕见的高储蓄率,支持着我们的高投资。在从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的转型过程中,消费信贷的崛起功不可没。由于消费上来了,内需增强了,高储蓄率自然也就回落了。但是,如果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或者名为消费贷,实际被挪作投资,那就会给未来种下苦果。

某些线下隐蔽的民间借贷,前两年经由所谓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模型包装,堂而皇之变成了时尚新词,成为风投宠儿、百姓理财追逐的对象,但互联网技术就像放大镜,在借贷规模快速膨胀的过程中,也在聚焦风险,时间一长,温度一高,火势就开始蔓延。

高风险不一定有高收益,但高收益一定对应着高风险。只是很多人太相信所谓的大数据、互联网、风控模型了,或者太相信自己的运气了,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侠”。

很多人忘了,P2P行业兴起初期的低坏账率是由新增贷款规模的持续快速膨胀以及借款人借新还旧的便利造成的,一旦流动性收缩,分母不再扩大怎么办?

以贷养贷总会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一是贷不出新的怎么办?另一个就是每个月的收入覆盖不了利息了怎么办?

笔者考察一家P2P平台时,曾私下电话访问其中一位借款人,问他为什么来平台借款,真实的用途究竟是什么?

他的反馈是和朋友一起投资失败,朋友卷钱跑了,自己的财务漏洞需要弥补,就开始到处借钱,已经借了好几家平台了,车房都抵押了,能办的信用卡也都办了。

我算了一下他的收入和每个月要还的利息,只能继续借新还旧了,未来如果没有横财,车房大概率都是他人的了。

笔者亲历的另一个案例是一位做IT的硕士研究生,借了P2P平台的钱凑首付买房,但在偿还10期之后,剩下的2期无力偿还了。一家相对透明的现金贷平台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借款人在最近的6个月内都存在着数次、数十次的P2P借款记录。

P2P俨然已成“中国版的次贷”,虽然各个平台号称有风控、有担保、有抵押、有垫付,但当流动性骤然收缩,贷款规模不再扩大,没有新的“接盘侠”之时,退潮的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刚开始以为是“个别雷”,没想到演变成“个别还没雷”。

类似电影里孙芳情人的这类无业借高利贷人群,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一开始就没银行给他发信用卡,没P2P给他借款,会走到如此悲惨的地步吗?

02

笔者曾经听一位城商行支行行长和一位企业高管说过同样的话:企业走到资不抵债、破产重整的今天,除了企业自身盲目扩张之外,银行的信贷纵容也是重要原因。但是,比企业业信贷更容易被纵容的是个人的消费贷。

其中一个原因是,相比企业贷款的红海竞争,个人领域是一片信贷洼地,利差高、风险低。近几年银行的对公(批发)业务压力较大,于是纷纷转型零售金融。消费贷、信用贷在2017年获得高速发展。

2017年我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为68123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7.9%。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很小,显然有一些以消费贷为名贷出的款,用到了别处,比如投资领域。

短期消费贷款大爆发的同时,信用卡业务也当仁不让。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5.88亿张,同比增长26.35%(2016年增长7.60%),2017年新增发卡量1.23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同比增长25.82%(2016年增长6.27%);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授信总额为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8%(2016年增长29.06%);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5.56万亿元,同比增长36.83%(2016年增长23.63%)。

银行体系之外的居民信贷产品也是爆炸式增长。2017年底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12245.87亿元,相比2016年底上升了50%。

以现金贷为主营业务的蚂蚁借呗在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时披露过其2017年三季度财报,截至2017年三季度,蚂蚁借呗资产总额为219亿,前三季度利润高达45亿元,秒杀杭州银行、贵阳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银行和江阴银行7家上市银行,比常熟银行和无锡银行等后5家银行净利润总额还高。

据蚂蚁借呗最近三年的营业收入显示,其营业收入2014年为10.9亿元人民币,2015年为30亿元,2016年为38亿元,2017年1-9月份为69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014年的7倍。

蚂蚁借呗2014年净利润为5亿元;2015年为9.7亿元,接近10个亿;2016年净利润为19.2亿元,2017年1-9月则为44.9亿元,三年净利润增幅约9倍。

这是有统计的,还有众多游离于统计之外的那些借贷行为呢?超前消费带来了繁荣,问题是,这样的“超前”能够持续多久?

03

笔者一个同学在家乡组建了一个车贷团队,几个人凑了几百万元,去放有车辆抵押的高利贷,利润有多高呢?反正他们可以接受月息2分的融资。这不是个例,每个城市都有,而且这些信贷行为根本不上银行的征信系统和统计局的统计。

机构在对外拆借资金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借款人在外面还有其他很多民间借贷,而这些借贷,他不说,别人也查不到。

这对民间贷款人是隐患,对于银行、P2P平台何尝不也是巨大的隐患?

2018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深圳成立百行征信,旨在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但笔者认为,初心是美好的,落地是困难的。

前几年,P2P里面的车贷平台也搞了一个征信联盟,但成员们都担心自己的客户被其他平台抢走,只提供失信客户的数据,所以所谓的征信联盟根本解决不了多头借债的问题。

而多头借债是消费贷人群的常态,也是最大的风险。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期发布的二季度去杠杆报告,中国居民杠杆率(居民负债 / GDP)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是51%,有学者认为,虽然这一数字近十年上升了很多,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

笔者不敢认同,国情复杂,大而宏观的数据往往掩盖了真相。真相就是从宏观上看,杠杆率不高,但是微观结构上来看,单个负债者的负债水平很高。

现金贷导流平台融360在今年8月份的信贷消费问卷调查中发现,90后已然称霸了消费贷款用户群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49.31%。

在不含房贷车贷的情况下,使用消费贷款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人群超过五成,占比50.17%。在贷款渠道方面,除了信用卡、花呗、白条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将手伸向网贷。

这几乎是在意料之中的,身边越来越多的90后们穿戴明星同款、拿着iphone手机、手捧星巴克、开着宝马大奔,但看起来很豪很光鲜的他们,十有八九却是月月光的隐形贫困人口。

可以想见,在消费升级的背后,极大可能包含着越来越多低收入人群的“超前消费”。令人担忧的是,收入不足以支撑贷款月供引发的债务危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痛与殇,导致他们走上以贷养贷之路。调查显示,如果包括房、车贷款,还有5.44%的人群资不抵债。换句话说,每20人中,就有1人每月需要偿还的贷款比实际到手月收入还要多。

当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还不起所欠下的债务,也没有家底,于是只能靠借新还旧度日。调查数据还显示,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往前一步是深渊,退后一步是良田。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的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可以带来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但过犹不及,如果每个月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来偿还各种贷款利息的话,幸福感一定会大幅下降。

“美酒虽好,不可贪杯”,有多少酒量喝多少酒,有多大能力借多少钱,切忌借贷无度。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789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肮脏的酒店背后,是你无法想到的三大经济问题。
下一篇:沙特又在“玩火”,美国高度紧张!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