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聊几句西贝和预制菜!


2025年09月17日 
来源:峰回路转本人

老罗和老贾的是非咱们这里就不讨论了,没什么意思。
咱们首先从一个问题说起:如何保障食材的高品质?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从菜地里面选出一颗上好的大白菜,成熟的程度刚刚好,你把它摘下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清洗,加工,烹饪,那口味必然是杠杠的。
从科学的角度说,此刻蔬菜在细胞和分子层面都还处于完全“鲜活”的状态,还来不及“死”就给端上来了。
要体验这种新鲜自然也不难,你下乡找老农给搞点现摘菜,特意嘱咐你口味清淡,除了少许食盐啥都别放,就知道我说的啥意思了。
或者你在阳台搞个盆自己种点也行。
总体来说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对“新鲜”最为执着的种群,而现摘现做在任何时代都是理论上最新鲜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能找到中国人的地方一般就能找到菜地。
你信不信未来人类要是殖民火星了,只要是中国人去的,火星上就会种菜。
那么如果条件不允许吃现摘的,咋办呢?假设这个菜,摘下来,不经过任何处理,经过运输,分拣,销售,最终到了餐桌,只要这个流程超过几个小时,理论上它就过了“最佳赏味期”。
在传统菜市场的模式下,哪怕蔬菜是凌晨离开产地,中午就上餐桌,其新鲜程度也会大打折扣。这是因为蔬菜本身还处于生命的过程中,它会蒸发水分,消耗能量,但离开土地的环境,会急速的走向衰败。
大家可以把新鲜菜直接扔外面不管,第二天肯定没法看了。所以传统菜市场,本质上卖的是“很快就要没法看”的菜。谈不上多么新鲜。
但大部分城市人从小到大吃的菜,基本上就是“烂菜叶子里面捡点还没烂的”,时间长了这部分人的味蕾就锁定在这种记忆上,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对新鲜无法建立正确的主观认知。
人想象不了一种完全没体验过的体验,就这意思。
现在超市里面的冰鲜菜,是通过低温(4°左右),保湿,降低植物本身的生化反应速度,延长“赏味期”,结合发达的物流网络,正确在最佳赏味期把蔬菜送到您手里。
这招也还行,但是有两个不足。第一是贵,第二是新鲜度还是打了折扣。
大家在超市里看到的那种明显贵很多的有机蔬菜,大致就是走这个路径。
那么除了这些还有啥办法呢?
这个我们老祖宗就想得很透彻,菜之所以会很快的老去,本质是因为其生命活动没真正中止,所以只要真正的给中止掉就完事了。
比如腌制食品,超高的离子浓度彻底破坏了生命所需的微观环境,这样就可以极大提升赏味期,但缺点显而易见,它也彻底跟新鲜蔬菜的味道不一样了。
那咱们就结合老祖宗的智慧和现代的手段。
你把蔬菜摘出来之后,立马清洗,然后进行一个短暂的加热(烫几十秒),再马上放入冰水降温,再用超低温的氮气喷,让核心温度急速降低到-18朝下。
这套清洗-烫漂-急冻程序走下来,几乎就能把蔬菜锁定在刚刚采摘的状态。
然后再做保水、密封,基本上它的状态就静止了,一年后可能也没有多大变化。
上面咱们说的是蔬菜,肉品的逻辑也是类似的,但是更简单一点,你在新疆杀个鸡,极速冷冻后运到上海,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肯定比其他手段更接近新鲜的状态。
但这套程序也有缺点,就是冷冻过程中,水的结冰,本质上是一个纯化过程。可以这么理解,本来食材内部的水分和其他物质是均匀混合的,结冰把纯净水给单独提取了出来成为冰晶,而其他物质就被浓缩了。
这会导致啥后果呢?就是这玩意你吃起来会觉得怪怪的,它的味道可能非常接近新鲜食材,但它的口感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总之在现代的技术水平下,除非你本尊亲临产地,客观上还做不到同时保持口感,风味,品质。
然后说说西贝的事,我去西贝吃过几次,口感确实谈不上多好,我觉得挨骂也可以理解。
客观地说,现代的技术水平,处理西餐还行,处理中餐确实差点意思。
这也是有原因的。中国人在做菜这件事上确实有点与众不同。基本上每家的厨房都能完成从最原始的食材到菜品的完整加工流程,这就使得中国人对“现炒”有非常明确的概念。想用冻品伪装成现炒骗住中国人的嘴,我觉得技术上还差很远。
因此所谓‘预制菜’在中国还只能是个低端替代品,它本质上就是方便面的升级版。方便面很多人都愿意吃,但我从没见过有人拿方便面请客。道理大家都懂得。
如果未来科技发展到,真的能几乎100%还原食材在“田间地头”的新鲜程度,这时候卖高价就说得过去了。
最后说一句,大部分城里人基本就没见过新鲜食材,你们吃预制菜和“尚未腐烂”的菜叶子在我看来都没啥区别,没必要深究。
能吃饱就不错了。
真想吃好,问问自己:这些年努力了吗?薪水提高了吗?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他们不知道,时代早就变了!
下一篇:被殃及的中欧陆上通道!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