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导语
其实从军事角度上讲,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地铁、地下隧道都属于国家战备设施。之所以这样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系统在以往的战争中所发挥过极大作用。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线路是位于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始建于1856年。
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你知道地铁是用来干什么的吗?相信你此时肯定会脱口而出:小兵兵你这不是废话吗!地铁还能干什么,无非是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啊。
的确,许多城市中繁忙的地铁线路确实便捷了人们的出行。但不知你在乘坐地铁时有没有想过,这每天穿梭不息的列车与地下错综复杂地铁隧道也是重要的战备工程呢?
其实从军事角度上讲,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地铁、地下隧道都属于国家战备设施。之所以这样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系统在以往的战争中所发挥过极大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线路是位于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始建于1856年,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条地铁在当时就是秉着“平战结合”的思路修建的,在日常可以作交通运输,而在战时则充当地下运兵线路。
而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伦敦的地铁系统又成为了最佳的防空设施,为伦敦市民提供掩护。著名电影《魂断蓝桥》中的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便是在地铁中躲避齐柏林飞艇轰炸的过程中。

二战中,伦敦的医院、生产设施甚至是战时指挥所都搬到了地铁中,连首相丘吉尔都从唐宁街搬进了地下办公室,毕竟抽烟喝酒也要安全第一。
而在这一时期,城市地铁等地下设施不仅仅是平民防空洞。也可能成为作战中争夺的核心地段。1945年,苏军进行柏林战役期间,早在1902年就建成的柏林地铁成为了苏德激战的重要战场,被称为是:地下巷战。
德军利用地铁车厢、站台构筑防御。而苏军则几乎将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模式又在柏林检验了一遍,名副其实的他们的土地,他们的血。不是是不是政委喝大了,竟然将直瞄火炮拖进地铁站来轰击德军掩体。
但在1945年5月,位于兰德维尔运河下的一段地铁隧道发生爆炸,涌入的河水淹没了柏林地铁的3分之一,至今,这件事究竟是谁干的还众说纷纭。而我们也只能在《使命召唤5》中体会当年苏德双方被水淹没的那种不知所措了。
当然,二战最终在两颗原子弹的欢声笑语中打出GG。但核武器的问世却让世界各国思考起了另一个问题:要是哪天这玩意砸到自己头上时,我们该怎么办?跑肯定是没戏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钻到地下去。
要知道,甭管是常规炸弹还是核武器,其爆炸后的冲击波都是沿地表传播的,且会受到地形的阻挡而改变传播方向,即便核武器也不存在什么将地球炸碎的实力。广岛核爆的幸存者回忆,自己在听到防空警报后直接钻进了自家地下2米深的防空洞中,成功躲过了核爆时的强光与冲击波。

因此,在整个冷战时期,不仅咱中国: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放眼全球,各主要国家也都是如此。特别是美苏这两个时刻准备互相毁灭的冤家,嘴上说着同归于尽,背地里那洞挖的比谁都勤。

而有意思的是,在地下战备工程这块,苏联人似乎是有先见之明般的存在,早在30年代,莫斯科地铁设计方案出炉时,它就是被考虑作为战备设施使用的。因此,莫斯科地铁平均深度都在50米,一些车站甚至位于地下200米左右。而在号称“北方威尼斯”的圣彼得堡,也就是当年的列宁格勒,战备地铁的平均深度均在70米左右。
而在冷战期间,为考虑核战争条件下的运作,地铁中还加装了空气净化装置、防爆门及供电、排水系统。而在乌兹别克斯坦,苏联时代修建的塔什干地铁还专门有一条支线延伸至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用以在战时保证伊尔76运输机的快速生产。
这些战备设施所要考虑的不仅是保证部分人员能在核打击下幸存,并且还考虑人们如何在其中生存甚至劳动生产,就像《地铁》系列游戏中的描写,幸存者在地铁中挣扎求生,甚至要在废土中重建人类文明。(好像串到辐射了)

相比建个地铁都想着打仗的苏联,对面的美国似乎对地铁防核弹什么的并不是太走心。他们的注意点更多的在于如何保证国家指挥体系在敌方核打击中有效的生存下来,并指挥残损力量发动核反击。
因此1958年5月12日,美军在夏延山建立了军事基地。而军迷则更喜欢称其为末日地堡。简单来讲,这个基地就是利用夏延山的花岗岩山体,作为天然掩护,在山体中修筑安全堡垒。
上方花岗岩山体的厚度超过300米单进入基地的防爆门就有接近40吨,按照设计思路,即便对面1000万吨级的核弹头直接命中基地也丝毫不虚,还能通过指挥系统让美军核武库来个互相伤害。
在掩体中,可以为6000人提供核生化三防保护,并囤积有数月的生存物资。该设施负责也监视全球轨道卫星、预警来袭导弹和敌机,及监测全美领空。911事件后,北美防空司令部就从夏延山发出指令,全国一切非军用飞机不得升空,外国飞机不得进入,否则全部击落,相当于将美国领空变为禁飞区。
而在民间,相比于将平战结合的战备地铁,美国人更喜欢大型地下收容设施。如新奥尔良的地下工事可以容纳10万人,并保证基本供给。而自1961年起,经美国民防部门审核通过的地下掩蔽所就有25万处,可容纳2.38亿人,其中接近50%是按照核掩体的标准建造的。且大多数建筑都设计有地下室,用以充当临时掩体。
不过有意思的是,许多美国的“末日生存狂”对这类公共掩蔽所并不信任,因此会斥巨资打造自己专属的地下掩体。这五花八门的地下掩体,有着不同的功能,一些掩体甚至安装有独立供电的空气过滤装置。里面储藏有大量食物、饮水、药品与武器,保证他们在末世高枕无忧。
但最神的在于2014年前后,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编号:Conplan 8888的“反丧尸预案”。没错,这并不是电影桥段,而是正经的国家级预案。

这一公布不要紧,许多抓住商机的公司还真就鼓捣出了所谓的“防丧尸地下掩体”。宣称其将是在末世中最安全的地方。。。。。有时候,真的不是很理解美国人的脑洞。但对于推销各种避难所的公司而言,能赚钱,哪管洪水滔天。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想,这种挖洞保命的招现在还有什么用吗?洞挖的再深也扛不住人家一枚钻地弹。的确,美军目前使用的GBU28钻地弹为例,其对混凝土掩体的侵彻力大约在30米,而MOP炸弹也就是“炸弹之祖”的侵彻力大约在60米。对于一些较浅的地铁、掩体的确是很大的威胁。

但问题在于,这类炸弹的造价高昂,谁也不会土豪到拿这玩意地毯式轰炸。或者随便瞎打。最多是拿来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轰炸。除非战时点被,你的掩体挨了一发,不然真没什么机会感受它的关爱。
其次,许多城市线路众多比如北京,一些线路在设计时下挖深度往往超过60米,以保证运营安全。因此,遇到情况,比起在外面乱跑,地下设施才更加安全。
战争体现出了它矛盾的一面,人类发动战争,升级战争,却又绞尽脑汁的在战争中求得生存。或许今后,因战争而生的掩体还会持续发展下去。原因很简单,借用小兵兵最喜欢的游戏中的话:War,War Never Changes。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21本投资经典+8部投资电影,系统学习投资知识,带你迈出财富管理的第一步。33天共读21本财富经典:从投资小白到高财商!
2020-04-222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