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高举王道的大旗,呼吁大家克己复礼,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来结束动乱,让天下重归于安定。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天下并没有结束动乱,依然是不可控制的滑向更加动乱的深渊之中。我们说孔子未成功,很多人可能会不同意,认为孔子之道,在后世的几千年,称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怎么能说他没成功呢?本文说的未成功,我们需要界定一下,是说孔子生前,以克己复礼恢复王道,这件事没有获得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后世对这件事的解释,众说纷纭。今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三略》中的一段经文。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上略讲用兵,圣人在衰世,怎么任贤擒敌,平定天下。中略讲用权,怎么使用权力和控制权力,长久地保持天下的安定和富强。只使用权力,还不足以让天下从衰世复归于盛世,要复归为盛世,只能依靠道德。德衰则世衰,德盛则世盛。所以,下略主要讲用德。用兵、用权、用德,如果把衰世的天下,当作一个病人的话,是先去邪气,再扶正气。正气培养得差不多了,如果想要以后都不再生病,就需要法天则地,培养和天地之德相一致的正常生活方式。正气是不可能一直靠扶的,长期的正气,还是得靠养。三略通过这三步,用兵祛邪,用权扶正,用德养正……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3人赞